-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0819(定本)
明代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徐 泓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過去一般的惡評:
對於明朝歷史地位的評價,當然不會有人再為推清朝的功德,而抹殺明朝的顯著成就,如謝國楨所說的:壓縮或削減明朝的武功和疆域,輕視明代的學術思想,認為是極為膚淺,徒尚空論,著作諸書是「小說害事」,但惡評仍有不少。
黑暗的時代:長期以來,明代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時代,君主專制,宦官濫權,特務荼毒,朝士或熱中黨爭,或專心貪黷;苛捐重稅,地主鄉官橫行鄉里,欺壓人民,士人苦悶,或逃於空談心性,或沈於奢靡淫逸;終致民變四起,國家滅亡,為滿清所乘,真乃「天崩地解」之「亡天下」。
沒有多少特點的朝代:比較秦漢隋唐宋,無論典章制度建設,還是文治武功,都缺少足以誇耀的業績,甚至顯得黯然失色。
停滯的社會:長期停滯的傳統中國社會(或稱封建社會)的晚期,本身卻無克服停滯性的能力。雖處於前近代走向近代的前夕,卻是造成近世中國沒落的關鍵。
近年來的共識:正面論述漸多
漢民族為主所建立的最後一個傳統中國王朝,其支配體制與文化特質為清代所繼承,是近代西方殖民帝國及資本主義勢力入侵前,傳統中國社會(或稱封建社會)發展的最後階段,最成熟,甚至是爛熟的階段。尤其明太祖開國規模及其典章制度,為後代論者所贊揚,順治皇帝認為「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但這些明太祖定下的制度,成為後代遵循不改的「祖制」,不能應時代環境的變遷而修;僵化的祖制是後世論者認為十五世紀以後中國逐漸落後西方的原因。
與清朝共同奠定現代中國版圖,漢族人口大量向西南邊疆遷移,建立正式行政組織,真正把雲貴納入中國版圖,東北、蒙古、西藏亦在帝國羈縻範圍之內。閩粵人民大量向南洋發展,國力重心南移,而為近世中國開新基運。
徹底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體制,丞相廢除之後,外廷最高權力層消失,內廷的皇權及其代理人-宦官權力高漲。外廷若欲有為必須與宦官合作而有「權相」與「閹黨」出現。黃宗羲因此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明夷待訪錄?置相》
不論贊成明清社會是否有資本主義萌芽,論者都不再認為其社會與經濟是停滯的,都承認明代農業與手工業商品經濟的發展,國內市場網絡流通,海外貿易興盛,白銀大量流入;租稅朝納銀化發展,人身控制體制鬆懈,社會空前繁榮,社會風氣朝僭奢變遷,社會流動加速。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鎮興起,尤其庶民階層與商人階層地位日漸重要,識字人口增加,展現庶民文化面貌的小說、戲曲及實用科技發展貼近百姓日用的王學,大行其道。可以說明代文化在綜合、普及和反傳統方面均有創造性的貢獻。
存在的歧見:評價問題
對資本主義萌芽論的新停滯論:對於五十年代以來盛極一時,向停滯論宣戰的資本主義萌芽論述,西方學者甚不以為然,而於1964年9月6-12日在英國南部Ditchley Park, Oxfordshire, ,由《中國季刊》 (China Quarterly) 社主辦《中共史學研討會》(Conference on Chinese Communist Historiography) ,評論資本主義萌芽,為大多數西方學著所認同。不贊成傳統中國社會的明代有資本主義萌芽,幾乎成為史學界的共識,美籍華人學者余英時也在〈關於中國歷史的一些特質的一些看法〉(《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1984)中說:若沒有西方的衝擊,中國社會仍會在自己的傳統內演變下去,出不了「資本主義」。不認為當時的社會與經濟是停滯的共識就有了歧見,有的說中國社會經濟是「不發展的發展」(Development t of underdevelopment),有的說中國社會經濟只有量變的「成長」(Growth),沒有質變的「發展」(Development)。七十年代伊懋可(Mark Elvin) 更提出前近代中國農業雖高度發展,但其收益都被過多的人口所吞噬,造成「高水平均衡的陷阱」(The High-level Equilibrium Trap)。因此,只有引進新技術和投入更多的資金才能打破這個停滯的恐怖均衡,跳出陷阱。在那個時代似乎靠自己的力量是辦不到的,只有採開放政策,引進外來的科學技術與外來的經濟制度,才有希望。無奈中國自滿於內部的繁榮,採閉關政策,明清之際,基本上拒絕西方傳來的科學技術。一個內向和非競爭性的明帝國,雖有商品經濟與啟蒙思想,但相較於西方自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科學革命與資本主義等近代文明的,明朝相對來說是停滯的,是沒有自力救濟能力的這意味著傳統的內變是蒼白無力的,只有靠外力介,輸入新科學、新技術、新的經濟體制,中國才可能擺脫傳統社會的束縛,進入近代社會。七十年代以來,這種新停滯論幾乎所向披靡,成為史學界的主流。臺灣中央研究院在1977年舉辦《中國近代經濟史會議》,與會的中外學者幾乎一致為「高水平均衡的陷阱」喝彩和做注解。甚至大陸在改革開放以後,資本主義萌芽論逐漸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