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地震学知识点小结教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学 潘明恩 121150048 基地班 地球物理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 地震学:以地球介质的弹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地震波产生和传播规律。 天然地震 震源(focus):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epicentre):震源于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震源深度 (depth of focus):震源至震中的距离 震中距(distant of epicentre):震中至台站的距离 发震时刻 (original time):地震发生时间 震级(magnitude):地震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根据地震图上记录地震波强度表征地震大小的无量纲标量 地震成因: 构造地震:由于构造力作用导致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造成的地震 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前地下岩浆冲动,或在火山喷发时火山口内气体发生爆炸产生的地震 诱发地震:人类活动导致地壳局部失稳导致的地震 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不超过60Km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1~300Km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Km 震中距: 地方震: Δ 100 km 近震: 100 km ≤ Δ 1000 km 远震: 1000 km ≤ Δ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规律 在一般情况下,当作用力较小,且作用时间较短时,介质可以近似地看作为弹性介质。 应力:反映物体内部一点处受力程度的力学量 ,定义为物体内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 应力张量: 线应变:ΔL / L 体应变:ΔV / V 剪切应变:Δl / l = 1/2*tg θ 应变张量: 1 杨氏模量 — E 2 体变模量 — K 3 切变模量 — μ 4 拉梅系数 — λ 、μ 5 泊松比 — σ 在各向同性的材料中,只有两个独立变量。即只需知道任意两个变量,也可求出剩余的参数。 地震波类型: 体波: P(纵波):是弹性介质的体积形变在介质中的传播,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 S(横波):是弹性介质 的剪切形变在介质中的传播,横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相垂直。 面波:波的能量集中在界面附近,并沿地表或层面传播的波叫面波。 瑞利波:在介质自由表面,由P波和SV波耦合形成的面波。 勒夫波:当低速层状介质覆盖于较高速度的半空间时,SH波在层内全反射叠加形成的面波。 纵波波速 横波波速 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 : 纵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影响岩石波速的主要因素:岩性、密度、孔隙度、埋藏深度与地质年代、温度压力及其他因素。 斯涅尔定律: 当β2=90时为转换波,可沿界面一直传播。 近震震相及走时方程 近震 ( Δ 1000 km)主要震相 直达波 反射波 折射波 远震震相及走时方程 P:地幔P波 K:外核P波 I:内核P波 S:地幔S波 J:内核S波 c:核幔边界反射(CMB) i:内外核界面反射 Pdif:绕射波 射线参数 射线走时方程 本多夫定律 真速度:地震波真实传播速度。 视速度:真速度投影到地表的速度。 利用远震体波获得地球内部速度: 古登堡方法(拐点法) 赫格罗茨-维歇尔特法(H-W 法) 原理: 得出rp(θ),最终求出V[rp(θ)]。 地震成因 断层成因说(弹性回跳) 岩浆冲击说:火山地区的岩石由于岩浆的运动和挤压而变形,弹性应变能在岩石中积累起来,这些应变导致的断层破裂就像构造地震一样。 相变成因说(中深源地震成因) (中源)脱水脆化机制: 由于脱水反应,介质脆性增加,同时流体孔隙压力增大,导致介质有效正压力降低,使断层沿着已有断层面发生滑动成为可能 (深源)相变和热剪切不稳定机制:在410km间断面下,橄榄石相变为尖晶石,释放出热量使得岩石塑形变形,从而发生热力蠕变,导致热剪切不稳定滑动。 震源机制 双力耦模型 震源物理 断层失稳模式(干模式) 膨胀-扩容模式 (湿模式) 人工地震 直达波理论时距曲线 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 (参考天然地震) 三层介质折射波时距方程 推广(多层): 倾斜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O1 激发,下倾方向接收。 O2 激发,上倾方向接收。 特殊情况: ( i +φ)≥ 90°,即下倾方向无法接受。 i=φ,即上倾时各点接受时间相同,方程为平行x轴的直线。 下部地层为低速层时无法被探测。因此,高速层会屏蔽下部地层。 多层水平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方程 对上式进行二项式展开等化简。 得 平均速度: 当波的入射角度较小时,均方根速度与平均速度基本接近。 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方程 共反射点法 把在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点接收到的来自同一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