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庄网语-汪海权.doc

  1. 1、本文档共1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砚庄网语 (摘自中国书法网,稍有改动) 临习与取法 “世界3-世界2”:传统书法是世界3,而书法传统则是世界2 英国学者卡尔?波普尔认为存在有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包括物理实体和物理状态的物理世界,简称世界1。第二世界是精神的或心理的世界,包括意识状态、心理素质、主观经验等,简称世界2。第三世界是思想内容的世界、客观知识世界,简称世界3。 我认为传统书法是世界3,有那么多的书法作品和那么多的书法理论书籍。它依赖世界1而存在,但它呈现给我们的实质是世界3;而书法传统则是世界2,它是精神的、心理的、意识的、经验的。 正如人类社会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简单集聚,书法传统也不等于既有作品的简单累加。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赵孟頫、董其昌……他们的作品,这些间断的作品是传统书法中的一部分,但作为书法传统又“超越”了这些作品本身。传统是一个整体,而且是一个活的、连续的整体。 然而,独立的书法作品又是怎样上升到传统的范畴呢?拿数学做比方,间断的传统书法作品是坐标系中的散点,而书法传统则是由这些散点虚拟而成的连续的曲线。这也可用放电影来做比喻。一张张间断的拷贝,若静止不动地放在我们面前,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拷贝而已。一旦它们在放映机中被连续不断地放映出来,由于我们视觉的瞬间保留映象的特征,于是我们看到了整体故事情节。如果说独立的书法作品是一张张间断的拷贝,那么书法传统就是具有整体性的故事情节。由独立的书法作品上升到传统的范畴,是我们大脑的认识功能的产物。 因此,书法传统不同于传统书法,更不是某几件书法作品。它不是固定的板块,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自我复制”:只有较高级别的物质形态,才具有自我复制的机能 (关于中国书画的临摹) 我总以为临摹是中国书画艺术里面非常突出的一种现象。 前段时间和朋友们讨论绘画中临摹和写生这个话题时,有人说,西方的绘画不太主张临习前人的作品,这使我想到了达芬奇。他说:“画家如果拿旁人的作品做自己的典范,他的画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努力从自然事物学习,他就会得到很好的效果。”他认为画家应该是“自然的儿子”,如果临摹旁人模仿自然的作品,那就变成“自然的孙子”了。但中国书画一开始就非常强调临摹,这里面一定有它的理由,也就是继承的必要性问题。 书法是人的产物,所以我基本地反对书法本身有所谓的发展规律。 书法又不完全和人类一样,比如人类从个体上讲,其“复制”的结果好像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女人怀孕时,谁也不知道未来的孩子长得更像父亲还是更像母亲,好像只有上帝才知道,一开始可能就被决定了,回也回不去了。 相比而言,书画的临习对象可以经常地变更,主观能动性在这里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但无论如何,中国书画还是有“自我复制”的性质的。 这个“复制”过程和文学、音乐学习过程差别很大,因为你总不能抄一遍“人间四月芳菲尽......”,就自豪地说把白居易的风格完全掌握了。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你要是达到了非常接近原作的程度时,肯定有很多人羡慕你。——是不是书画的学习与运笔动作密切相关的原因呢?我说不明白。 从存在的进化论上讲,只有较高级别的物质形态,才具有自我复制的机能。 物理物质(质子、中子、电子、中微子等基本粒子)是不能自我复制的,化学物质中的无机物和简单有机物也是不能自我复制的,只是到了脱氧核糖核酸才具有了自我复制的机能。 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是: 1)一旦某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了自我复制机能时,是不是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维持其种类的发展? 2)复制这种方式所保留的“时间积累”下来的核心部分应该是什么? 3)书法的复制到底在复制什么,既然它是如此的重要?(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哪位书法大家不是从临摹开始的) 4)复制了什么才可以称为“神形兼备”?“有形无神”指的是什么?“但见神采,不见形迹”是什么意思? “门槛艺术一开始没有自由可言艺术是追求自由一开始没有自由可言,有一个门槛,有一个约束,有一个基本的语言平台,谁都要过这一关。就像唱京剧,得让人感到你是在唱京剧,而不是陕西民歌;又比喝啤酒,第一次真的苦哇、怪味儿,就觉得好喝;又比跳芭蕾舞,要能用脚尖站起来。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很多。所以一开始书法的法是别人定的法度,只有到了一定阶段,这个“法”是自己的方法了,那才自由。总之,还是句老话,要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非取法乎上”:不是只有从“天下第一行书”才能走出“天下第二行书” (在 [列叙时人]“于明诠”帖中的发言) 我感到,要讨论于明诠的书法,不能仅仅从他的作品本身及其技法就事论事,而应该首先从观念入手。观念上不交流,笔墨语言的交流往往说不到一起去。 我是本期[列叙时人]的主持人之一,又是老于的朋友,我不想就老于的书法水平高低作个人的评价,而是尽可能地思考他的艺术观念、观点,进而到创作方法,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的角度,看看他的这个路子是不是一种可能的方向,是不是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