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应用—渗流教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1 引言 1 1.1 生物渗流 1 1.2 工程渗流 2 1.3 地下渗流 2 2 渗流理论的进展 2 2.1 渗流理论的创立阶段 3 2.2 渗流理论的发展阶段 5 2.3 现代渗流理论发展 6 3 土体中的渗流 7 3.1 土中渗流基本理论 7 3.1.1 达西定律方程 7 3.1.2 稳定渗流连续性方程 7 3.1.3 定解条件 9 3.1.4 有效应力原理及固结理论 10 3.1.5 土水势理论 11 3.2 地下水对边坡岩土体的作用效应 13 3.2.1 水对岩土体产生的物理作用 13 3.2.2 水对岩土体产生的化学作用 14 3.2.3 水对岩土体产生的力学作用 14 4 渗流理论的应用 16 4.1 渗流理论在滑坡防治中的应用 16 4.2 渗流理论在管涌防治中的应用 17 5 结语 18 参考文献 20 渗流理论分析及其应用 1 引言 液体在土孔隙或其它透水性介质中流动的问题称为渗流[1]。渗流是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运动规律的科学。渗流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56年,法国工程师达西提出的渗流线性定律。在那以后,渗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被人们了解。渗流一词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此之前,人们将渗流称之为“滤流”、“渗滤”等。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拟在兰州组建渗流力学方面的研究机构。初期设立在兰州地质所,曾称为“地下水动力学研究室”1963年该室科研人员经过讨论建议改为“渗流力学室”。从此,渗流一词也开始进入人们视野。 流体所通过的孔隙介质具有极其复杂的连通形式和孔隙结构、各种不同的表面性质以及很大的比面等特点,而流体流过孔隙介质时受到很大的流动阻力,显著的表面力以及一些在流动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特点使渗流与一般的流体力学明显地区别开来[2]。 渗流是流体力学和多孔介质理论、表面理论、物理化学固体力学、地球物理、土壤学、岩土力学、生物学、生理学等相互渗透的一个交叉学科[3-4]。按渗流存在的位置不同,可以将渗流分为地下渗流、工程渗流、生物渗流[3] 1.1 生物渗流 生物渗流是指动植物体内的流体流动,是流体力学与生物学、生理学交叉而发展起来的,大致可分为动物体内的渗流和植物体内的渗流。 关于动物体内的渗流,通过碎生物脏器管道系统的铸型标本进行微观和宏观研究表明:对四类生物脏器的八种微细管道系统属于多孔介质[5]。它们是肾的血管系统和泌尿管道系统;肺的血管系统和肺泡-微细支气管系统;肝的血管系统、窦周围间隙系统和胆小管系统;以及心的血管系统。对其中的孔径和比而进行了研究,论证了这七类微细管道系统均属多孔介质,因而其中的流体运动确属渗流,其流动力学可作为渗流力学进行研究。 对于植物来说,其根、茎、叶也多是多孔介质,植物体内水分、糖分和气体运输过程均属于生物渗流。 1.2 工程渗流 工程渗流是指各种人造多孔材料和工程装置中的流体渗流。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部门的诸多工程技术中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人造多孔材料,出现各式各样的多孔体技术。工程渗流涉及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建筑业、环境保护、原子能工业以及轻工食品等领域。化学工业中有很多渗滤过程。如过滤、洗涤、浓缩和分离。冶金和陶瓷工业中也有很多渗流问题。图炼铜工艺中细菌炼铜和第底吹氩气;禁书溶液在铸造砂型中的传热传质;耐火材料、陶瓷和金属陶瓷等人造多孔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都与渗流过程有关。建筑业所用的砖石、混凝土、土材、和粘土等中水汽渗流影响他们的应力-应变关系。环保技术中的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原子能工业中清除放射性粒子和工业废液等亦已进行了渗流研究。航空、航天工业中使用多孔材料一直受到重视,发汗冷却技术就是其中一例。 1.3 地下渗流 和水文地质研究有直接关系的是地下渗流,地下渗流是指土壤、岩石和地表堆积物中流体的渗流。它包含地下流体资源开发、地球物理渗流以及地下工程渗流几个部分。 地下流体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气层、地下水、地热、地下盐等等。与此相关的除了能源工业外还设计农田水利、土壤改良和排灌工程、地下污水处理、水库水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和诱发地震、底面沉降控制等;地球物理渗流是指流体力学和地球物理交叉结合而出现的渗流问题;地下工程问题与与地下渗流密切相关。如地下储气库工程,地下国防工程、水工建筑、铀矿等资源的地下沥取及核废料的处理等。 2 渗流理论的进展 时至今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由几代科学家的辛勤耕耘,渗流理论经过了创立阶段、发展阶段、现代渗流理论形成的辉煌道路。现代渗流理论与经典渗流理论相比,不论是研究内容考虑因素、实验手段及其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程度,在理论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中国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有渗流方面的论文发表[6-11]。1963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出版《渗流力学集刊-1》,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