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检验和拓展
——基于Solow-Swan模型和省级面板数据
开题报告
一、研究动机和目的
二、文献回顾
三、理论模型
四、实证检验
五、主要结论
六、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动机和目的:背景
定义: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和支出责任范围,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制度。
现状:自从上个世纪以来,财政分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十分普遍的现象。发达国家大部分都实行财政分权。在人口超过五百万的75个转型经济国家中,84%的发展中国家正致力于向地方政府下放部分权力,试图通过财政分权解决中央计划下国家无法自给自足的缺点 。
一、研究动机和目的:动机
一、研究动机和目的:目的
分析前人文献,得出合理理论模型,找出科学的财政分权指标进行重新验证,与前人对比。并更新数据到2008年,探寻我国经济地位和各项政策变化后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规律变化的方向。
改进回归模型,改变方程形式并引入各要素之间交互项进行回归和检验,得出最合理的回归模型和结论。考虑时间段和地区差别,分组进行检验。
分析结果并得出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联系实际经济环境,对结果进行解读。期望能为我国在当前经济状态下的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二、文献回顾
Oates依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发现,财政分权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能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
Qian and Roland 强调财政分权能够调节地方政府行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Tibeout的经典文章《地方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为起点。
Lin和Liu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财政分权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张晏、龚六堂认为分税制改革前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负相关,改革后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正相关。
Zhang和Zou检验78年到92年间财政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负相关性。
二、文献回顾:两代理论
最优配置
财政分权的原因
政府激励
财政分权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理论框架
二、文献回顾:研究对象
二、文献回顾:中国研究
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没有明确的结论。
Ma(1997)以平均留成比例来衡量财政分权,发现,财政分权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
Zhang和Zou(1998)发现财政分权不利于地方经济增长,负相关性在过度分权时期(1985—1989)更加明显。
Lin和Liu(2000)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财政分权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二、文献回顾:研究缺陷
三、理论模型(推导1)
三、理论模型(推导2)
三、理论模型(推导3)
定义国内技术水平与世界前沿的差距:
最终:
四、实证检验:初步预期
四、实证检验:变量
四、实证检验:数据
四、实证检验:趋势
人均GDP增长率随时间变化
财政分权随时间变化
四、实证检验: OLS与固定效应
89-08
89-93
四、实证检验: OLS与固定效应
99-03
04-08
94-98
四、实证检验:动态GMM
四、实证检验:动态GMM
四、实证检验:动态GMM
五、主要结论
1989-1993年,财政分权的系数显著为负,原因可能是93年分税制前,由于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弱化了其自主性,使得财政分权并未发挥其作用。
1994-1998年,财政分权系数为正但不显著。
1999-2003年,财政分权系数为负但不显著,由于处于经济转型期,集中财力建设可能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而在2003年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说明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凸显。
六、不足与展望:不足
六、不足与展望:展望
感谢
刘宏老师指正出我们在数据处理方法上的错误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连夜更新数据库并重新撰写开题报告,唐堂同学都晕倒在了厕所。
一并感谢毛明海学长和闫硕学姐悉心的指导。
我们按照学长学姐的意见,引入了动态GMM模型,极大增强了实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