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009年03月10日 10:45:54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 ?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是举世瞩目的。不必说诸子百家、皇城古都、古道雄关,单就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就能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其中,少数民族的舞蹈虽然只是我们丰富灿烂文化资源的沧海一粟,但却百花齐放,熠熠生辉,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品种丰富多彩,艺术表现美妙独特,文化价值深远浑厚。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历史悠久,舞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所以许许多多少数民族舞蹈,经过人们世代相传到今天不但还愉悦千千万万的人们,而且还向世人传递着民族的文化。 ? ? 然而,在自豪之余,我们不能不清楚地看到,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和思想观念的陈旧,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是一个还未得到充分重视的问题。今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的增长。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讨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就以巍山彝族打歌为例谈谈对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认识。 ? ? 巍山彝族自称腊罗拔,拔是人的意思,即拉罗人。打歌又称踏歌,彝语为阿克,是巍山地区流行最广的少数民族民间喜闻乐见的集体舞蹈。所谓:彝家户户有火塘,彝山处处是歌场,巍山彝族还有:(人)会吃奶就会喝酒,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打歌的说法。真是,彝家人无论婚丧嫁娶、飘梁竖柱、吉庆佳节、山林庙会都要举行打歌。 ? ? 巍山彝族打歌历史悠久,有较多的历史文献记载:唐·樊绰《蛮书》载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壶芦笙,或吹树叶,……用相呼召。清·康熙《蒙化府志》载:宴会则踏歌跳舞。《蒙化府志稿》:婚丧宴客……踏歌时悬一足,作商羊舞,其舞一人居中吹笙。《弥渡县志》(紧邻巍山县)记云:境内有彝族二十余村,至迎神赛会,选材中宽广隙地,立一秋千架,对立一杆,上是灯幡,下焚香火,夜间男女杂沓,聚众打歌。……当正月十四日,至铁柱庙领歌,杀羊为牲,焚化香火,次日又复来打歌。《赵州志》也记载了祭铁柱庙领歌之俗。 另外,巍宝山文龙亭存有一幅绘于清乾隆年问的《松下踏歌图》,绘记的可能是南诏蒙氏后裔打歌祭祖的场面。现存踏歌图的后山,仍为打歌场。大量史料证实巍山打歌源远流长,由来已久。 ? ? 当然关于打歌的起源在民间还有多种传说:相传在部落时期,一次彝家与傈僳发生了战争。彝家节节败退,被围困于一座山头上,眼看夕阳西下,彝家急中生智,在山丫口烧起篝火,大家围着篝火转圈,手舞刀棍,口里齐声喊着傈僳子你瞧着(这是打歌调中的主要衬词),山下傈僳人见山头火光冲天,再听呼喊声,误以为彝家援兵赶到,慌忙退兵。为了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从此彝家便兴起了围着篝火打歌的习俗。马鞍山的老艺人左伟增(生于1913年)讲了另一种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曾设谋令士卒围火舞刀,以少数兵马吓退强敌。为纪念胜利,兴起围火打歌。现在打歌时舞的大刀,恰似关刀。又传:唐·六诏时期,蒙舍诏(南诏)主皮逻阁为统一六沼,于垅圩山建造一座松明楼。借星回节祭祖之机,设宴于松明楼上,召五诏诏主回蒙舍川祭祖。宴间,皮逻阁退席点火烧楼,烧死了五诏诏主。皮逻阁轻易吞并五诏,建立南诏国。为庆祝胜利,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打歌庆祝。这也是巍山彝族火把节不在二十四,而在二十五日的原因。 ? ? 巍山彝族打歌,可因地区分为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它们的服饰,音乐、动作、风格及习俗都各不相同。 ? ? 1.巍宝山打歌。巍宝山是南诏始祖细奴逻的耕牧之地,山间有巡山殿,建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殿内供奉着细奴逻的塑像。一千多年来,虽几经毁建,但香火始终不断。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巍宝山山会期间,数万善男信女要赶来朝山敬香。十四至十七日这四天中,细奴逻的后裔都要聚集在巡山殿后山的打歌场上打歌。十六日这天相传为细奴逻的生日,是打歌日,要到殿前杀猪宰羊祭奠先王。聚餐时八人一桌,通常在五十桌以上。餐毕打歌,他们说:老祖公在世时,是打歌人出身,喜爱打歌,现在要打歌朝贺他。年轻妇女下山后,要到封川山下的洗澡塘去洗澡,传说,细奴逻的母亲曾在这里洗澡,治愈了身疾。至今妇女们都争先来此沐浴,消灾求子。晚间则打歌对调,通宵达旦。与巍宝山区相隔约三十里的云碧乡,是南诏金殿遗址所在地。他们和巍宝山区彝族保持着统一的服饰,统一的色调,统一的山歌小调。正月十六日巡山殿前的打歌会,二月十九日垅圩山土主庙前的打歌会,都是为了纪念南诏始祖细奴逻,两地的彝族群众都要参加。 ? ? 2.东山打歌。东山彝族,当地称东山颇或腊罗颇,又称米舍巴,即蒙舍人。很可能与南诏蒙舍王室后裔有密切联系。东山不少老人说,他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