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VIP

2016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2016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毗邻 谥号 稗官 野史 一言既出,四马难追 B.松弛 皈依 插科 打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寒暄 精湛 盘根 错节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 D.校勘 座落 焚膏继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B. 她提问时,她总会把脸转向他。她的问题不难,又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C. 荒诞戏剧没有戏剧冲突,故事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也颠三倒四,却更真实地反映现实的某些状况。 D.经过艰苦努力,他果然不负众望,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得市“劳动模范”奖章。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中东局势依然动荡,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因此蒙上了阴影。 B. 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 C. 肆意编造一些“趣闻”来迎合部分读者的需要,出版社赚了钱,可是那些书能起到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呢? D. 一些人根据站不住脚的理由,给他种种“莫须有”的罪名,给他种种痛苦的折磨,直至被迫退职回乡。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有错的一句是 A.北京律师刘刚以其收藏的一幅古地图《天下全舆总图》仿绘本作为“物证”,断定 美洲是中国人发现的,与英国业余历史学家孟席斯的“中国人发现美洲”说不谋而合。 B.建国后,冯友兰(1895~1990)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第二册,《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新撰多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修订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3册)。 C.一踏进腊月的门坎儿,年味儿便一日日浓了。走在北京的街头,听得最多的一句 话就是“今年春节回家吗”? D.据洪迈《容斋续笔》记载,王安石原稿作“到”,又改“过”、“入”、“满”,“凡如 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②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察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③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④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欣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⑤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5.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欣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6.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B.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 C.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厚,并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 D.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7.对“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把行为比作发动器,是说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B.用发动器代指人的行为,来探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C.将欲望比成发动器,表明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 D.把欲望比作发动器,是说人的行为是由欲望支配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