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题库简答论述解说.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P3-4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是个体行为及其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 心理研究的内容包括; 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兴趣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P10-12 一般来说,人类渴望了解和解释自己的行为、更渴望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如下五个问题的答案: (一)一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行为) (二)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解释行为) (三)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预测行为) (四)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包括哪些?(控制行为) (五)怎样才能使这种行为发生变化呢?(改善行为) 3.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P14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53 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 二是人的需要都有层次轻重,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会出现.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你的意志品质怎样,举例分析。 (一)自觉性 自觉性是指一个人能自觉地确立意志行动的目的,并能清楚地、深刻地认识到该目的及其正确性和重要性,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以服从相应的目的的意志品质。 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能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意志品质。果断性的人能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行动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法和计划,虽然也有内心冲突,但在动机冲突时,没有多余的疑虑。在需要行动时能当机立断,但在不需要立即行动时或者是情况有所变化时,有能立即停止或改变已经执行的决定。 坚韧性 坚韧性是指对行动目的的坚持,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的意志品质。坚韧性的人,一方面善于克服和抵制不符合行动的目的的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做到目标专一,始终不渝,直到实现目的;另一方面能在行为中做到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坚韧性是人的重要的意志品质,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具有不屈不挠地向既定目的前进的坚韧的品质。 自制力 自制力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语和动作等方面的品质。自制力反映着意志的抑制职能。自制力又称为自我控制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行为,抑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 3、简述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P56 需要是动机的前提条件,需要出现时,动机并不一定会随其出现,只有在需要有可能获得满足的预知情况下,动机才会出现,否则动机是不会形成的。 4、依据动机理论,如何激励动机?p58 一:归因理论 二:自我效应感理论:努力学习技能,多增加正向经验,接受自己的缺点,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激励等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三:期望理论:1目标适当,经过努力可以达到2目标要有价值 四: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满足低级的需要(生理安全感情) 激励因素:满足高级的需要(成就趣味挑战责任尊重自我实现) 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人获得满足感。 一:(P94-P96) 什么是注意广度?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注意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影响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形状、大小、数量、排列); 2.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注意的广度就会变小;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完整,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二:(P96) 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注意的稳定性:也被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注意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会影响注意的时间长短。(丰富﹥单调;活动﹥静止)。但不是说事物越复杂,刺激越丰富,注意力就越稳定。过于复杂、变幻莫测的对象反而更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导致注意的分散。 2人的主观状态 一个人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相反,一个人处于失眠、疲劳疾病状态,或在情绪受挫的情况下,则注意无法保持稳定,活动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另外,个体对工作任务的兴趣以及意志力也会影响到注意的稳定性。 三:(P92) 教师应如何利用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来组织有效教学? 1.活动的目的:对所进行的活动要有充分的了解。从活动的目的出发,人就能自觉地去指导自己的注意。活动越重要,对活动的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