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学基础复习纲要(附答案)解说.doc

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学基础复习纲要(附答案)解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纲要 绪论 概念: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2、“将今论古”思维方法:根据“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的基本思想,历史比较法的实质是以观察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特征为基础,去推断地质历史中发生的地质作用过程。 第一章、地球概述 1节、地球表面特征 概念:1、大陆架: 围绕陆地的水浅的海底平台 2、洋脊: 分布于海底的巨大的山脉,它延伸于四大洋,长达数万公里 3、岛弧: 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火山列岛。 分类:1、大西洋大陆边缘进一步划分 海底地形的划分 常识:1、地球的形态: 一个梨形球状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004km 2节、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概念:1、重力异常: 校正后的重力实.值与计算值不一致的现象 2、地温梯度: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所升高的温度 分类:1、地表以下依温度的分布状况和热源的分层 外热层——其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常温层——其地温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温度 内热层——常温层以下的温度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常识:1、地壳平均密度; 地表约2.7—2.8g/cm3;地球约5.52g/cm3 地磁场三要素; 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 地壳浅处平均地温梯度 海底为4—8度,大陆为0.9—5度,平均约3度 3节、地球的结构 概念:1、软流层: 深度约60—250公里区间,其物质的塑性明显增大,局部地段呈现出液态 2、岩石圈: 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地球的表层,它由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层和其上的地壳组成 分类:1、地球内圈的划分; 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的类型。 大洋型地壳,大陆型地壳 常识:1、地震波的主要类型; P波(纵波)传播快,可在固体或液体中传播 S波(横波)传播慢,且只能在固体中传33公里;大洋地壳厚约是指由自然力引起的地球或地壳内部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是指由内力引起的地壳的缓慢的机械运动是指由内力引起的岩石圈的缓慢的机械运动现代构造运动——为人类历史时期中所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晚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 古构造运动——新近纪(晚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升降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上升运动造陆运动下降运动 水平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 水平挤压造山运动水平拉张造谷运动是地球特别是岩石圈的快速振动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度量指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是由构造活动引起岩体断裂变位产生的地震浅源地震——不超过70公里, 占72.5%; 中源地震——70—300公里之间, 占23.5%; 深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 占4 %人工地震、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超基性岩浆— 小于45% 基性岩浆 — 45-52% 中性岩浆 — 52-65% 酸性岩浆 — 大于65%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基性熔岩: SiO2小于52%,温度较高、粘度较小、易于流动 枕状熔岩海底火山喷发,一般在20—150厘米之间 酸性熔岩: SiO2大于52%,温度较低、粘度较大、不易流动、冷却较快岩浆以极高的温度融化围岩,同时也以一定的机械力挤入围岩。深成侵入作用——深成侵入岩,基岩,岩株等。 岩浆主要以巨大的压力沿围岩的层面或断裂带挤入,浅成侵入作用,浅成岩,岩床,岩墙,岩脉,岩盘,岩盆。火山锥由火山口、火山颈和火山岩组成是指地壳内早已存在的岩石,当原有的物化条件改变时,其自身也发生相的改变,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它是指广大地区或地壳的不同深度内,由于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起的变质作用。1)动力变质作用 它是以定向压力为主导影响因素的变质作用,它发 生于构造运动强烈的断裂带当中——动力变质岩 2接触变质作用 它是由岩浆作用侵入围岩所引起的变质作用,它发生于侵入岩体的边缘地带。 3区域变质作用 它是指广大地区或地壳的不同深度内,由于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起的变质作用。 4混合岩化作用 它是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度的一种超深变质作用 冲击变质作用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为基岩半风化的岩石残积层土壤层指流动介质对地表岩石的破坏指流动介质将母岩风化剥蚀产物搬离原地的过程指搬运物终止搬运堆积下来的作用一条河流切断另一条河流,并将被切断河流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