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 论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坑支护技术也不断更新,不断成熟。在面对不同的工程环境及条件时,采取何种的支护形式显得至关重要,同时把是否能够保证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和工程造价作为判断一个支护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的标准。支护结构形式选择的合理,不仅关系到整个基坑以及建筑物的安全可靠,也与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休戚相关。
在过去,支护结构比较简单,通常采用钢板桩加井点降水,一般情况下能满足基坑的安全施工。但是,随着深基坑的逐步广泛运用,单一的支护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了。各种组合支护技术也磅礴发展,常见的包括——水泥土桩和灌注桩组合支护、抗滑桩和锚杆组合支护结构、水泥搅拌桩和锚杆支护结构等等。其中,现在广泛使用的挂网喷锚支护,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本论文将为挂网喷锚支护提供更多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通过本次基坑支护的设计,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为实际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在原有知识结构体系下,深入学习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锻炼自我规范的进行工程设计与CAD制图的能力。
由于自身掌握的知识有限,在设计的过程中所涉及内容广泛多样,有助于培养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查阅技术文献和资料以及编写技术文献能力。
此外、还能够培养我们合作能力及组织工作能力,在参与工程建设中,了解施工技术与方法,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因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本基坑设计内容比较多,难免有许多不妥之处,恳切希望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第一篇 某区西南片区员工公寓三期C地块基坑支护设计
第1章 基坑支护设计综合说明
1.1 工程概况
1.1.1 设计概况
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拟建某西区西南片区员工公寓三期C地块,该项目由9栋18F的宿舍楼、3~4F综合楼及商业裙房以及一层地室组成,其中高层宿舍楼建筑高度为62.0m,拟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综合楼建筑高度为15.8~19.3m、附属商业裙房建筑高度9.8m,均拟采用框架结构,独立柱基;一层地下车库拟采用框架结构,独立柱基。根据拟建物特征和拟建物场地地质条件,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规定,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1.2 地理环境
场地周边均为现有道路,东北侧为天彩路,西北侧为C1地块,西南侧为B地块,东南侧为天映路,场地四周均用砌体围墙隔离。我项目部负责施工C2地块, 整个场地高差较大,有建筑垃圾1230m3,生活垃圾1458m3 ,混凝土垃圾67m3,废弃管道96m,淤泥12789m2、平均厚度0.9m,粗320mm的树木34根,除草面积约为33083m2,与±0.000最高标高相差2.2m,根据市规划局提供的有关本工程地下管线图显示,我场地内没有线缆、管道等市政设施,场地内满足开挖的条件。
工程地理位置及场地原貌示意图
场内现状(直径320mm 树木34根) 场内现状(生活垃圾1458m3,废弃管道96m)
场内现状(建筑垃圾 混凝土67m3) 场内现状(建筑垃圾1230m3)
场内现状(淤泥12789m2,平均厚度0.9m) 项目东北侧道路
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市,地势平坦,地貌属平原岷江水系级阶地,现为。勘探点孔口高程介于543.7~m,高差m。平均高程为m。
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一级阶地。气象资料
根据气象台观测资料表明,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署,冬少冰雪。多年年平均降水量947mm。丰水期为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74%,枯水期1~3月份,其余为平水期。丰、枯水期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0~2.50m,湿度多年年平均为82%,多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020.50mm。
多年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为37.3,极端最低气温-5.9。
多年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14.8m/s,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日),最多风向为北及北东风向,多年年平均风压力为140pa,最大风压力为250pa。地层岩性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地层结构简单,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堆积(Q4ml)杂填土、素填土第四系新统冲积(Qal)粉土以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al+pl)细砂砂卵石等及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组成,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杂填土(Q4ml)
黑色,松散,湿,主要由建筑垃圾、回填粉土组成,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m之间。
素填土(Q4ml)灰黑色,松散,湿,主要由粉土组成,含少许等。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层厚在~m之间。粉质粘土(Qal)灰黄色~黄褐色,塑,稍湿,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及钙质结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