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货币银行学试卷1
名词解释
1.货币的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
本位货币是一国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其特点是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用它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非本位货币不具有这种能力。当被用于流通和支付时,超过一定数量的非本位货币,债权人可以拒绝接受,因而被称为“有限法偿”。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租赁物件所有权即转归承租人所有。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0.5和1之间。
2.货币供给量是根据什么来划分层次的?为什么说货币供给量层次划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答:货币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货币流动性不一样,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中央银行在运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调控指标时,通常要根据货币的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体现不同的购买力,与经济相关程度不同,在经济金融分析中的重要性也不同。
1)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货币层次划分主要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标准。流动性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迅速转化成现金而对持有者不发生任何损失的能力。在具体划分货币层次时,按照流动性标准可考虑如下因素:一是货币周转速度的快慢;二是存款变现率的高低;三是货币作为购买力的活跃程度。此外,根据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需要,确定调控重点,划分货币层次。
2)西方国家一般将货币划分4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银行的储蓄存款+银行的定期存款
M3=M2+政府部门存款和其他部门在银行的定期存款(英国)
M3=M2+非银行储蓄机构的月初和月末的存款平均数(美国)
M3=M2+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信贷机构定期储蓄存款(德国)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货币划分为3个层次:
M0=准备货币(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邮政汇划资金-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短期债券
其中,M1是狭义货币,M2是广义货币。
4)我国一般把货币划分为4个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一般构成了现实购买力,对当前的物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他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很重要;M2与M1之差是准货币。M3是考虑到金融不断创新的现状而增设的。由于城乡居民的活期存款须到有关金融机构兑现,不能据以签发支票直接支付,也就不能计入狭义货币M1,但
用卡帐户上的活期存款例外。
不管怎样,货币是引起经济变动的一个因素,货币供求变化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根据货币定义调控货币供应量,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可见,对货币定义及供应量层次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分析,可以观察分析国民经济的变动,考察各种具有不同货币性的资产对经济的影响,并选定一组与经济变动关系最为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从而有利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
A、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
B、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C、客观上促进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
3.在我国,货币作为一种价值储藏,在20世纪60年代是否比在80年代末好?为什么?在哪个时期你愿意持有货币?
货币银行学试卷2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又叫“格雷欣定律”,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由16世纪英国金融家、商人托马斯·格雷欣提出来的。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结果,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明显低于它的名义价值了。(多为金融资产)、借入资金的同时,与买入方签订一份协议,规定在未来某个时期重新购回该资产,这就是回购协议。这通常是商业银行和大客户之间的一项业务,也常被中央银行用作公开市场操作的对冲机制。
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它包含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增贬值的影响。而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就是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式可以表述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5.期权(Options):合约赋予其持有者(即期权的购买者)一种权利,使其可以(但不必须)在未来约定的时期内以议定的价格向期权合约的出售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