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现代话剧的孕育与进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现代话剧的孕育与进展 第一节 文明戏与爱美剧 第二节 丁西林与早期独幕剧 第三节 田汉、洪深与浪漫戏剧 第四节 夏衍与戏剧民族化的努力 第一节 文明戏与爱美剧 一 、话剧的传入 19世纪末经西方侨民传入我国。 中国的早期话剧,通称为文明戏、文明新戏,也称新剧。 中国的第一个话剧团体是1907年在日本东京留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的春柳社。 二、 文明新戏(话剧) 1907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春柳社,开始戏剧的现代化探索。早期演出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翻译剧目。《黑奴吁天录》是第一部由中国人创作演出的话剧。 三、进化团的“天知派新戏” 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创作和演出模式。以宣传革命,攻击封建统治为首任,突出演戏的教化功能。 对传统戏剧的批判 中国的传统戏剧 1.题材主题:多为才子佳人,忠君报国,善恶相报思想。 2.结构方式:多大团圆结局,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属于忍耐型悲剧。 3.表现形式:讲究唱功和做功。重在悦人耳目,以委婉曲折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取胜。 4.舞台角色:生、旦、净、末、丑。 5.弊端:艺术形式上的凝固,包含了大量的封建思想余毒。 新剧建设 1.时代的需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需要,文学艺术整体现代化的推动。 2.西方戏剧的译介:1918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期的“易卜生专号”。 3.胡适等人的理论建设和“社会问题剧”的出现:胡适的论文《易卜生主义》和剧本《终生大事》;陈大悲的《是人吗》,欧阳予倩的《泼妇》,熊佛西的《我到哪里去》等。把戏剧作为改良人生的工具,提倡写实主义的戏剧。 4.戏剧地位的重新估价:古代文学边沿的戏剧逐渐向文学的中心位移。 在移植模范西方戏剧中失败引发的戏剧本土化思考: 《华伦夫人之职业》演出的失败。“上海民众戏剧社”(茅盾、郑振铎等创刊了《戏剧》月刊)和“上海戏剧协社”(应云卫、欧阳予倩和洪深等)的实践。 “爱美剧”提出“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 学生业余演剧活动的兴起,反对戏剧商业化。 1921年4月20日至8月4日,陈大悲在《晨报》连载《爱美的戏剧》,率先提出了要开展“爱美剧运动”的主张。 上海民众戏剧社:1921年成立,是中国第一个业余话剧团体,成员有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熊佛西、陈大悲等。 上海戏剧协社:1921年冬,谷剑云、应云卫。 洪深和张彭春对中国话剧导演制的确立,功不可没。同时,结束了舞台上“男扮女角”的旧习。 第二节 丁西林与早期独幕剧 一、早期独幕剧: 中国话剧史上最早的剧作是胡适于1919年 3月发表的《终身大事》(独幕剧) 陈大悲的《英雄与美人》《幽兰女士》 蒲伯英的《道义之交》 汪仲贤的《好儿子》 欧阳予倩的《泼妇》《回家以后》 二、丁西林(1893-1974) 原名丁燮林,江苏泰州人。主要剧作:《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酒后》、《北平的空气》。 丁西林的戏剧创作受到近代英国世态喜剧(机智喜剧)的影响,多为揭露上层社会的人情世态,揭露他们的虚伪迂腐、荒谬无耻,嘲笑虚伪的社会风气。语言俏皮,富于机智,情节曲折多变。是一种幽默的而不是讽刺的喜剧。丁西林的喜剧观念是“欺骗”。 1923年,丁西林的第一个剧本《一只马蜂》以机智、幽默、含蓄的喜剧语言,表达反对封建专制、追求个性解放的主题。吉先生和余小姐虽互相爱慕却又不敢公开表露真情,随着剧情的层层展开,这对年轻人只好用种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谎话、反话,蒙蔽自以为在指挥一切的吉老太太,用心口不一的方式互相倾诉着爱情。 丁西林的戏剧观/喜剧观: 区分了“闹剧”与“喜剧”。 喜剧之所以为喜剧,由冲突的性质和情感效果两方面决定。冲突的性质要是喜剧性的,正面力量最终占优势。情感效果能使观众的精神放松,对情绪产生鼓舞作用。 丁西林独幕剧的特点: 1、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喜剧因素。 不表现大是大非的问题,不以强烈的社会性、时代性、现实性取胜,而只是以小市民为主人公,对世态人情进行微讽。如《一只马蜂》、《压迫》 2、从对峙走向“皆大欢喜”的结构 用“二元三人”的结构方法,即由两人构成二元对立的对峙局面,再让第三个人出面解决矛盾,第三者的立场必然带有作者的倾向性。 3、幽默、俏皮的语言。 第三节 田汉、洪深与浪漫戏剧 一、田汉(1898——1968): 字寿昌,湖南长沙人。是我国话剧运动的奠基人,戏曲改革的先行者,被人们称为现代关汉卿。不但写话剧、写戏曲,还写电影剧本、诗歌和电影插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 1916年随舅父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1922年回国,创办《南国半月刊》,开始“南国社”的活动。早期代表作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多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1930年他作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