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开栏的话
根据中宣部等五部门统一部署,人民日报近日启动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切实体现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
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真切地感知群众的忧乐冷暖,从而更好地肩负起新闻工作的责任和使命,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下设“一线见闻”、“蹲点调研”等子栏目。记者将以现场体验和调研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基层一线,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记录寻常百姓的真实生活,反映普通群众的真情实感,讴歌伟大时代的发展变化。敬请读者关注。
河南淅川县西行44公里,西簧乡河北村东西村民小组,坐落在青山绿水间。
5年前,这里还没有一条水泥路。如今,水泥巷道遍布,一排排楼房拔起,有线电视全覆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村民说:“这些变化离不开村民小组长全福成。”
村民小组长每天忙些啥?他们有啥所想所盼?记者走进河北村,体验村民小组长的酸甜苦辣。
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民小组长就像“万金油”
8月20日凌晨5点30分,全福成早早就起床了,惦记着乡里交待的任务。
“明天是上报‘低保人员统计表’的最后期限,趁一早村里人在家,把剩下几个人的身份证收上来。”6点一过,全福成冒着蒙蒙细雨出了家门。
谈起村民小组长的职责,55岁的全福成话多了起来,“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民小组长什么事都得干,大到国家政策宣传,小到邻里纠纷调解,既是宣传员,又是统计员、调解员,一年到头闲不住。”
为了收组里70名低保户的身份证,老全已经跑了6天。“落一个人,享受不上政策,人家就会戳你脊梁骨。”全福成边走边说。
一个小时后回到家,全福成啃了两个馍,赶紧带上老花镜,填起了表格。
上午9点,乡里打来电话,说要马上报能繁母猪补贴,老全放下手里的活,再扎回村里。每到一户,全福成都要来到猪圈旁清点。跑完几家养猪户,骑上摩托赶往乡里。“不要小看这100元补贴,农民心里暖着呢,咱得把好事办好。”全福成在路上对记者说。
从乡里回来已经12点多,吃过午饭,全福成又赶到苏老汉家中调解矛盾。原来,因为苏老汉赌钱,女儿和女婿吵闹起来,女婿差点喝了农药。全福成一进门就劝了起来:“你看,孩子们打工挣点钱多不容易,都是一滴滴汗水换来的”,“你吃着低保,还去赌钱,这不中”……经过一番耐心开导,苏老汉红了脸:“再不赌了,我67岁了,也出去打工。”大家哈哈一笑,气氛缓和了。
下午4时,按约好的时间,5位村民代表来到全福成家中,一起商议村组的发展规划。“人均八分地,今后咋发展?”“眼下要办啥事?”“水利设施最当紧”“修个活动广场,老人们肯定美得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
送走村民代表,天色已晚,全福成又伏到桌前:“一白天都没填成表,看来晚上要加班了!”
吃得起亏,受得起气,只要村民说声“好”
干村民小组长图个啥?在晚饭桌上,记者和全福成聊了起来。
“一个月补助50元,说图钱你信吗?”全福成幽默地说,“俺这个人闲不住,就是想办几件像样的事。”
在外工作的孩子们都反对他当这个“官”,怕他得罪人。但全福成还一直坚持:“既然当了这个‘芝麻官’,就要吃得起亏,受得起气,带头冲在前面。”
农村的事不简单。当村民小组长5年,全福成少不了吃亏。“就拿去年新农保来说,上面要求参保率达到80%,可有的村民就是不愿意参保,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咱只能一次一次上门做工作。有人说风凉话,忍着……实在不行,咱就得先垫上。”他说。
最委屈的是心里受气。全福成说,有一年通知搞计划生育孕检,一位妇女冲他撒气,骂得很难听……挨了骂,老全还是骑摩托把她送到乡医院,检查完后又送回村。
最发愁的是投工投劳。全福成说,组里500多村民,有100多人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妇幼。再加上“两工”取消,“一事一议”?搞公益事业常常议不起来。每年冬修村组道路,能出80%的工就不错了。
“更多的时候感到高兴。”全福成说,今年5月,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他组织村民集资4000多元,联系打井队,没日没夜盯了半个多月,终于打成一眼13米深的水井,让100多人吃上了放心水。“看着大家喝上清澈的井水,我这心里甜甜的。”说到这儿,全福成笑得像个孩子。
一年年下来,全福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村民马青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