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导论复习介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导论复习 第一篇 医学篇 第一至六章 ☆感觉第一章和第二章没啥东西···看看ppt得了··· ☆医学属性: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人的属性:既是生命有机体,又是文化有机体;不仅是生物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 ☆医学目的:生物学意义 ,人文社会医学意义 ☆新的医学目标: 1.(核心)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and Injury and the Promo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ealth) 2.缓解疾病疼痛,减轻疾病痛苦(The Relief of Pain and Suffering Caused by maladies) 3.护理和治疗病人,对不能治愈病人的关爱照料 (The Care and Cure of those with a malady, and the Care of Those who cannot be cured) 4.避免无谓死亡,遵循临终关怀(The Avoidance of Death and the pursuit of a Peaceful Death) (以下是赵洋讲的orz)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动因:科技发展信息爆炸 社会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的变化 高等医学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医学观念与模式的缺点(论述): 把病人看成疾病的载体(期望太高) 重治疗轻预防轻保健 片面追求维持人的完美状态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诊断—治疗”模式向“预防——保健—康复”模式的转变 (二)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由“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新理念 (四)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新型医患关系的变化 (五)医学教育改革必须要切实加强职业道德与临床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医生篇 医生职业素质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 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如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通过下述机制引起发热。 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又称白细胞致热源(1eukocytic pyrogen),如白介素(IL-l)、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温阈)上升--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船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排汗停止,散热减少。 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发热的分度:低热(体温37.3~38 °C),中等度发热(38.1~39°C),高热(39.1~41°C),超高热(41°C以上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骤升型,如疟疾;缓升型,如结核。 (2)高热期: (3)体温下降期:骤降,如疟疾;渐降如炎症。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间日疟或三日疟)、急性肾盂肾炎等。 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升至39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及周期热等。 回归热(recurrent fever,再发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突然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等。 发热伴随症状:寒战,容貌改变,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关节痛,皮疹,皮肤粘膜出血,昏迷 咳嗽 咳嗽的定义:咳嗽是一种强烈的呼气性冲击动作,首先是短促深吸气,接着是生门紧闭,呼气肌强烈收缩,肺内压和胸膜内压极速升高,然后声门突然开放,由于气压极大,气体便以极高速度从肺内冲出,冲击声门裂隙而发生咳嗽动作与特别音响,即成为咳嗽。 咳嗽的问诊要点 咳嗽的性质:干性咳嗽,可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胸膜炎、喉及肺结核、二尖瓣狭窄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湿性咳嗽,指咳嗽时伴有痰液(气管渗出物),可见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支气管胸膜瘘及肺结核发生空洞时 咳嗽的时间与节律:左心衰竭、肺结核病人在夜间咳嗽明显 咳嗽的音色:嘶哑、金属调、犬吠样、低微或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