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建设项目设计说明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北临蔡家冲路,东临石竹路,西临书院路,南临新昌路;该项目总用地面积41191㎡,有效用地面积35398m2.。
拟建的长郡天心中学规模为60个班级,地形走势西北高,东南低。
学校开口方向:用地东侧、北侧。
二、设计依据
1.《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长沙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99-2011)
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6.《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7.《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8.《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 甲方提供项目有关资料
12. 其他现行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
13.标书编号招标编号:0730-1460SVHN0601/01投标文件
三、设计原则
1.本规划立足民族传统精神,通过对当代教育发展变化的理解和预测,以及对基地的现状环境和周边环境进行解读分析,力求打造校园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特色,在创建有形校园的同时,营造无形的校园氛围。
2.新校园首先要现代化。校园教育建筑的设计要体现出前瞻性,能适应21世纪现代化教育体制与教育技术的变化。建筑通过运用高层次的文化意念、先进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功能配置和技术手段来体现出时代特色。同时用建筑语言多样化的形式,来表达学校充分吸收各种知识、文化和人才,以及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胸襟和本质,创造出长郡“朴实沉毅”的特色。
3.新校园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教学方法都要适应网络化教学的要求。要强调信息的交换和流通,密切校园与校园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发挥好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
4.新校园的校园环境要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寓诗于园,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审美范畴的多样化园林空间,创造优美的学习交往空间和生活环境,体现丰富的文脉特色。园林与建筑互为背景,相互渗透,共同建构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景观空间。营造别具特色的校园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5.校园建筑既要符合读书育人的环境要求,又要符合中学生最具创造性、活泼性特点。
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
一、规划构思
1、人文精神
提供不同层次的场所,以邀召在校师生进行多层次的交往,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尊重基地中的地形地貌,服从地区人文和自然景致要求,融会沟通基地内的缓坡,形成多个公共空间,并使之成为校园中的风景。
建筑与环境景观布局力争来于自然,融于自然。功能布局,动静分离,疏密相间,内外有别而又相互渗透的空间理念。自由式总体布局与几种对称的核心区统一,强调意境创造上的内聚性。
2、理性结构,园林情怀
引入周边山、林及人文景致于校园,整体融入区域地锦,形成天、地、人合一的环境。
前瞻性的生态校园,强调自然资源回流和运用的环保及能源节约观念。
师法自然,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并精心打造更为“实用、经济、美观”的校园。
二、总体规划设计
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地形和功能布局,本次规划将东边设置为学校主入口。
在用地的北边道路是城市次干道,学校内部从东到西形成一条视线主轴线。在主轴线两侧,按学校几个功能区按序列依次展开布置。主入口处由校训牌、教学楼、体育馆围合成入口礼仪广场。校训牌、教学楼、综合楼,围合成文化广场,通过文化长廊直达综合科技楼,综合楼科技为一栋科技楼和一栋综合楼组成,文化长廊的北边为教学区,分三栋教学楼,教学楼和综合楼组成教学区,教学区的西边为生活区,教学区的南边为体育运动区。
1、规划结构:一轴四区三核
一轴:校园的中心轴线
以地块东侧主入口礼仪广场作为轴线的起点,综合科技楼为终点,贯穿校园的东西向,承载主要人流活动,中心轴线利用礼仪广场、校史长廊等景观元素营造校园气氛,同时,该轴走向具备多元性,其与建筑空间的渗透使得各公共空间在此发散,直达校园其他区域,构成校园交通的核心骨架。
四区:教学区、生活服务区、运动区
规划布局以教学区为中心,其南部布置运动区,规划一座3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及4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三个排球场,北部、中部为教学区,含三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一栋科技楼,综合科技楼与教学楼用连廊相连,有利于校方管理,教学区既做到了风雨无阻,又增加学习交流空间。西边为生活区,含食堂与宿舍。
三核:入口礼仪广场、文化广场、休闲广场。
在主入口设礼仪广场,办公科技楼、教学楼之间设文化广场,将成为主要的疏散与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