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及政策讲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及政策 【学习目标】 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历史,对外贸易的政策的含义、构成; 理解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各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内客和评价; 掌握各种贸易理论政策措施; 学会利用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简单分析现实中的贸易活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第二节 西方新自由贸易理论 第三节 传统保护贸易理论 第四节 当代保护贸易新理论 第五节 国际贸易政策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吹捧《政治经济学原理》为19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一本无可争议的经济学的圣经。 这本书一直是英、美等讲英语国家的大学初级经济学课程的基础教科书。 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所谓“边际主义革命”对这本书中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挑战,严重地动摇了它的权威地位。 但只是在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之后,它的地位才完全为后者所代替。 相互需求论的内容 3.实际的国际交换比率取决于两国对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 如果本国对外国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外国对于本国的需求强度,则贸易利益的分配对外国越有利。 2.贸易条件的决定及贸易利益的分配 穆勒认为,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在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上下限的范围内,对对方产品需求相对强烈的国家,它的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就要降低。因为它为了多取得对方国家的产品,要拿更多的本国产品去交换,从而使本国产品的交换能力降低,贸易条件就对它不利。相反,贸易条件就会对它有利。 (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 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虽然能够解释均衡的国际交换比率的确立,但仍然只是一般陈述,不够精确。马歇尔在穆勒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供应条件理论,并用供应条件曲线(亦称提供曲线)对相互需求原理作几何的图解分折。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共同构成了相互需求论。 穆勒已经证明了两国贸易条件互利的范围是在两国商品国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之间。马歇尔则利用图形作了进一步说明(见下图1)。 互利贸易区图 (一)相关概念 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 要素比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 要素丰缺的判断方法 (二)狭义的要素禀赋说 H-O模型 伊·菲·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1879—1952) 俄林的老师,瑞典学派主要代表人之一 贝蒂尔·戈特哈得·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1899—1979) 主要内容 各国将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逻辑思路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 (三)要素价格均等化(The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国际贸易没有开展时    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 五、 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 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 代表人物 在1947年的数据中,里昂惕夫从167个行业的商品中选出净进出口额最大的10类商品,分别看看它们每100万美元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的要素比例(用单位劳动时间所需的资本美元值表示)。 规模经济理论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规模经济理论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又称规模收益递增或规模报酬递增。 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即产量的增加)而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这是通常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行业规模的扩大,所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即由“聚集效应”而带来的规模经济,它与企业集中所促进的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劳动力市场共享等因素有关。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由于大多数产品既具有相互替代性又有各自特征,使多数产品市场成为垄断竞争的市场。在此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规模经济的直接利益就是因产量增加而导致产品单位成本减低,从而在市场上竞争能力加强,取得比较优势,获得国际贸易利益。 二、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创立者:林德(1961年) 三个基本内容: 1.偏好是贸易的基础,产品的出口以国内需求为基础。 2.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决定于该国的收入水平。 3.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需求结构越相似,相互需求就越大,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