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投资回收期的特点 优点: 便于理解,计算也比较简单 可以直接利用回收期之前的净现金流量信息 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未收回投资以前承担风险的时间 缺点: 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不符合企业正常的生产规律 未考虑投资回收期后的收益情况,不能正确反映投资方式不同对项目的影响(例3-1) 四、评价指标 动态评价指标(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注意: 基准点的选择 计算期的选定 计算期的一致性 净现值的特点 优点: 综合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项目计算期内的全部净现金流量和投资风险。 缺点: 须先确定一个符合经济现实的基准收益率,而基准收益率的确定是比较复杂 净现值不能反映项目投资中单位投资的使用效率,不能直接说明在项目运营期间各年的经营成果 投资方案评价的主要判据——净现值率 净现值率——按基准收益率求出的项目分析期内的净现值与投资现值的比率。 适用:投资额和收益不相同时。(例3-8) 公式: 例题4 投资方案评价主要判据——内部收益率IRR NPV与i的关系 NPV随着i的增加而减小; 当ii*时,NPV(i)0;当ii*时,NPV(i)0; 当i50%时,曲线渐近于一条直线;i趋近无穷大时,NPV以投资现值为渐近线。 内部收益率IRR的求解 内部收益率IRR的特点 优点: 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项目在整个寿命期内的经济情况; 不受基准收益率高低的影响,比较客观。 缺点: 计算过程复杂; 对非常规项目,内部收益率不唯一,某些情况下甚至不存在; 不能对多个方案的择优进行判别。 假定项目所有投资按某个收益率折算的本利和,恰好可以用项目每年的净效益按基准折现率折算的本利和来抵偿时,这个收益率被称为外部收益率。 当ERR≥ic时,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好,可以考虑接受项目; 当ERR<ic时,则技术方案的投资效果不好或经济上不可行,应当拒绝。 五、方案比较 经济效果评价 绝对经济效果评价 相对经济效果评价 服务寿命不等的方案比较 最短寿命年限法(折余价值法) 最小公倍数法 有约束条件的方案比较 独立方案 混合方案 有约束条件的方案比较(独立方案) 有约束条件的方案比较(混合方案) 局限性 仅能衡量两方案之间的相对经济性,不能反映方案的可行性,是相对评价指标 数据比值可能会影响项目的评价和选择 动态分析法——效益/费用法(BCR) 互相独立方案,BCR越大越好 BCR≥1的互斥方案,进行增量分析 步骤:首先把各方案按费用现值由小到大排列,然后计算相邻方案的投资现值增量,经营费用现值增量、效益现值增量,最后计算增值效益费用比。 如增值效益费用比大于1,则增加投资是合算;如增值效益费用比小于1,选投资较小的方案;如增值效益费用比等于1,经济可行且净现值达到最大。 4、折旧费 4、折旧费 4、折旧费 4、折旧费 折余价值折旧法、使用年数总和折旧法、双倍余值折旧法被称为加速折旧法。 (1)采用加速折旧法,使固定资产在有效使用期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有利于加速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和技术装备的提高。在客观上起到了规避因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导致固定资产贬值作用 (2)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以及经财政部批准的特殊行业的企业。 4、折旧费 工作量法 是以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为依据计算折旧的方法。适用于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某些大型设备的折旧。 案例1 案例1 例题1 某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率为3%,预计使用年限5年,求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年折旧额。 解:(1)直线折旧法 年折旧率=(1-3%)/5=19.4% 年折旧额=100×19.4%=19.4万元 例题1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前3年的年折旧率=2/5=40% 第1年折旧额=100×40%=40万元 第2年折旧额=(100-40)×40%=24万元 第3年折旧额=(60-24)×40%=14.4万元 最后2年的年折旧额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 第4年折旧额=(36-14.4 -3)/2=9.3万元 第5年折旧额=9.3万元 例题1 (3)年数总和法 逐年数字之和=5+4+3+2+1=15 第1年折旧额=(100-3)×5/15=32.3万元 第2年折旧额=97×4/15=25.87万元 第3年折旧额=97×3/15=19.40万元 第4年折旧额=97×2/15=12.94万元 第5年折旧额=97×1/15=6.47万元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设企业生产某产品; 总产量为Q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