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 热稳定性不同 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的差异 BaCl2或CaCl2 4、 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 *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三、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晋江一中 化学组 许有秩 玻璃纤维 纳米自净玻璃 (1)制造玻璃制品 碳酸钠,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2)制肥皂 (3)造纸 (4 )发酵剂 碳酸钠的用途 灭火剂, 发酵粉, 治疗胃酸过多等。 碳酸氢钠的用途 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受热分解: 2NaHCO3 Na2CO3+H2O+CO2↑ 稳定 热稳定性 碱性 溶液酸碱性 易溶,Na2CO3>NaHCO3 溶解性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色态 NaHCO3= Na++ HCO3— Na2CO3= 2Na++ CO32— 构成微粒 酸式盐 正盐 物质类别 小苏打 纯碱、苏打 俗名 NaHCO3 Na2CO3 化学式 碳酸氢钠 碳酸钠 名称 相互转化 发酵粉,胃药,灭火器等 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 用途 无明显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与盐反应 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Na2CO3+Ca(OH)2= CaCO3↓+2NaOH Na2CO3+Ba(OH)2= BaCO3↓+2NaOH 出现白色沉淀 Ca(OH)2或Ba(OH)2 NaHCO3+ NaOH= Na2CO3+ H2O 无明显现象 NaOH 与碱反应 NaHCO3+HCl= NaCl+H2O+CO2↑ Na2CO3+2HCl= 2NaCl+H2O+CO2↑ 方程式 有气泡产生,速率:NaHCO3>Na2CO3 现象 与酸反应(HCl) 碳酸氢钠 碳酸钠 名称 能不能用Ba(OH)2 、 Ca(OH)2 ? ⑴ 碳酸氢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⑵ 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⑶ 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氯化氢。 通入CO2 加热或加入到适量的NaOH溶液 通过NaHCO3饱和溶液 关于纯碱的历史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亚交通梗塞,我国所需纯碱由于均从英国进口,一时间纯碱非常短缺,一些以纯碱为原料的民族工业难以生存。1917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永利碱业公司,决心打破洋人的垄断,生产出中国造的纯碱。并于1920年聘请当时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出任总工程师。 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侯德榜先生于1921年毅然回国就任。他全身心地扑在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最后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1924年8月,塘沽碱厂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范旭东先生的赞同下,侯德榜先生毅然将他摸索出的制碱方法写成专著,公诸于世。该书1933年由美国化学会出版,轰动了科学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