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苏教版教案:必修4第一单元第5课《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5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1.能够准确理解“顾”“诚”“造”“传”“之”“以”“为”“或”等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作者痛悼、赞颂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以及勖勉国人继承烈士遗志,完成革命大业的作序意图。
3.学习把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表达方式,以及正反论述的写法,并能运用这一写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
孙文(1866—1925),字德明,号逸仙。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1905年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学说。武昌起义后,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政权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著作有《上李鸿章书》《〈民刊〉发刊词》《五权宪法》《国民党之政纲》等,中华书局出版有11卷本《孙中山全集》。
2.探寻背景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是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统一。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风尘仆仆,行装甫卸,即成立北伐大本营;并指出这次北伐是件非常的革命事业,定要“扫除中国一切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因此,在邹鲁求序于孙中山时,正值孙中山肩负重任,讨贼兴师,戎马倥偬之际。就其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一篇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进行战斗的檄文。
事略,文体的一种,记述人或事的梗概,有别于正式传记。事略不必如行状、行述之具备,即一言一事,亦可成篇;或生平梗概,虽已悉书,然恐其不详,故亦称略,以待增益。
序言,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序,也叫作“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作“后序”。二者体例略同,因此合称序跋文。
为自己的书写的序言叫作“自序”。赠别勉励性质的叫“赠序”。放在书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文章,称“代序”。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险巇(xī) 踬踣(zhì bó) 肇造(zhào)
菁华(jīnɡ) 杌陧(wù niè) 勖(xù)
(2)多音字
塞 传
2.字形辨认
3.通假字
三十年前所主唱(同“倡”,倡导)
4.一词多义
(1)顾
(2)诚
(3)造
(4)传
(5)之
(6)以
(7)为
(8)或
5.词类活用
(1)直可惊天地、泣鬼神(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惊,使……惊;泣,使……泣)(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
(3)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动词活用作名词,书,作“读”的宾语)
(4)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名词用作动词,为动用法,为……作传)
6.特殊句式
(1)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2)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介宾短语后置句,“于予丐序”)
(3)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介宾短语后置句)
(4)尤倍重于三十年前(介宾短语后置句)
(5)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定语后置句,以“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6)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1.文章第一段阐述了哪些内容?运用了什么手法?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提示:内容:第一段先赞颂了革命者坚毅不挠的斗争精神,突出了黄花岗起义的死伤之惨重。作者在对革命者礼赞的同时,也包含了巨大的悲痛之情。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肯定这次起义的价值。
手法:“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舍悲,风云因而变色”采用对偶、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烈士们的冲天豪气,他们不畏死亡,正视鲜血。又直抒胸臆:其革命豪情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意义:正是由于这壮烈的战斗,鼓舞了人心,激励了士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吸取了沉痛的教训,革命军才在五个月后,赢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孙中山把这次起义作为武昌起义的序幕,评价其价值足以“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2.结合课文,请分析作者概述了黄花岗起义的哪三个方面的内容,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提示:
黄花岗起义的基本内容 情感的变化 (1)死事之惨,损失之大 对革命者的礼赞及巨大悲痛 (2)影响之远,意义之大 充分肯定烈士豪情,感情高昂 (3)烈士备受冷落之现状 锥心之痛 3.提示:放至文后,既醒目又发人深思;对时局和任务的精辟分析,正是下文对国人提出希望的有力根据。
1.《〈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优质教案(第3课时).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优质教案(第4课时).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优质教案(第5课时).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优质教案(第6课时).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优质教案(第7课时).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优质教案(第8课时).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教案11(Project).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教案12(Project).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教案13(练习及答案).doc
- 英语必修2译林牛津版Unit 2教案2(Home alone).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