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史:第七章 精神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精神分析   本章内容共分三节:   ——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其他早期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 一、社会历史条件: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19世纪末叶的奥地利盛行维多利亚时代的伪善道德观 二、文化思想渊源: ㈠、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叔本华和尼采哲学的影响 哈特曼:《无意识哲学》 享乐主义哲学的影响 就心理学的思想渊源而言,弗洛伊德受到了布伦塔诺、莱布尼兹、赫尔巴特和费希纳的影响 ㈡、科学思想的影响: 物理主义、能量守恒和进化论思想 ㈢、心理病理学的背景: 心理病因说:应该从精神的或心理的方面寻找精神病的原因 麦斯麦:通磁术 运用催眠术治疗心理疾病:南锡派和巴黎派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思想: ㈠、潜意识论: 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图) 意识不过是无意识过程的产物,无意识的精神活动远比意识的精神活动更为重要 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无意识现象,特别是潜意识现象,而不是意识现象 ㈡、精神分析的方法: 自由联想法 梦的解析法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法 ㈢、本能论: 本能是一种决定心理过程方向的先天状态 每种本能都有根源、目的、对象和强度四个特征 早期:性本能(里比多,libido)和自我本能 后期:生本能和死本能 ㈣、人格论:  1、人格结构:(图)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    2、人格发展: “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 弗洛伊德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分期:    ①、口唇期(0~1岁):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的发展从嘴开始,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这一年龄段内婴儿的活动大多以口唇为主,摄入、撕咬、含住、吐出和紧闭是五种主要的口腔活动模式。如果对一种原始模式产生固着作用,成年后就可能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    ②、肛门期(1~3岁):此时的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在肛门区域,如大便产生肛门区域粘膜上的愉快感觉,或以排泄为快乐,以抹粪或玩弄粪便而感到满足。   ③、性器期(3~5岁):约在3~5岁,儿童进入性器期,变得依恋于异性父母一方。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恋母情结”,故性器期又叫恋母情结期。   ④、潜伏期(5~11岁):随着建立较强的抵御恋母情结的情感,儿童进入潜伏期。此时的性发展呈现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这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的感觉,前生殖期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里比多差不多一扫而光,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⑤、生殖期(12~20岁):在青春期,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想达到生殖期人   格的理想水平是很难的。人格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   两种危机:一是固着,二是倒退,固着和倒退是心  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对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的评价: 焦虑的种类:  ——现实焦虑:以自我对外界现实的知觉为基础,源  于知觉到所需要的对象缺乏,或存在客观的真实  的危险  ——神经症焦虑:以自我对来自伊底的威胁的知觉为  基础,且也以现实焦虑为基础  ——道德焦虑:以自我对来自超我、尤其是良心的谴  责的知觉为基础  2、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用的非理性、歪曲现实的应付焦虑、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方式 八种自我防御机制:   ①、压抑:将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和欲望冲动排遣  到潜意识中去   ②、反向作用: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  欲望   ③、投射:把自己内心中的不为社会接受的欲望冲  动和行为归咎于他人   ④、否认:个体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痛苦和焦虑的事  实的存在   ⑤、移置: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  上得到满足,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或是转  变驱力   ⑥、升华:将本能冲动转移到为社会赞许的方面   ⑦、自居作用:个体把他人的特征加到自己身上,   模拟他人的行为,又称认同   ⑧、倒退:当个体遇到挫折时,以早期发展阶段的   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目的是获得他人的同    情,减轻焦虑 ㈥、社会文化观: 弗洛伊德晚期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分析社会历史现象 弗洛伊德社会文化观的基本观点:人性和人类文明相对立——人性即人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文明或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文明的发展要以牺牲个人的本能需要的满足为代价才能获得 三、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波林:“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通史, 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姓名,那就不能自诩是一部心理 学的通史了。” ㈠、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  1、开创了无意识研究的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