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高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第四章 高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4.1 高聚物分子量的统计意义 通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可研究机理 聚合反应 老化裂解 结构与性能 4.1 高聚物分子量的统计意义 高分子材料的许多性能与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有关 分子量大可带来优良性能 抗张、冲击、高弹性 分子量太大 则影响加工性能、流变性能、溶液性能、加工性能 4.1.1 高聚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 4.1.1 高聚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 :高聚物分子量按分子重量的分布函数 :高聚物分子量按重量分数的分布函数 平均分子量与分布函数 聚合物为同系物的混合物,同系物分子量最小差值为一个结构单元,这种差值与聚合物重复单元相比要小几个数量级,可当作无穷小处理 高分子分布的图解方法 4.1.2 统计平均分子量 数均分子量 重均分子量 Z均分子量 粘均分子量 加和 连续函数 几种分子量统计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也可用多分散系数d 来表征 4.1.3 多分散系数d 用来表征分散程度 d越大 →→ → → 分子量越分散 d=1 → → 分子量呈单分散 d=1.03~1.05 → → 近似为单分散 缩聚产物 d≈2左右 自由基产物 d=3~5 有支化 d=25~30 (PE) 作业 第四章 高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4.2 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 高聚物分子量大小以及结构的不同 a采用的测量方法的不同 a所得到的平均分子量的统计意义及适应的分子量范围也不同 由于高分子溶液的复杂性,加之方法本身准确度的限制 a使测得的平均分子量常常只有数量级的准确度 4.2 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 端基分析法 溶剂沸点升高冰点降低法 渗透压法 粘度法 气相渗透法 光散射法 其他 4.2.1 端基分析法(EA, End group Analysis) 适用对象: 结构明确 a 每个高分子链的末端带有可以用化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基团 知道每个分子中可分析基团的数目 分子量不大( 3×104) 因为分子量大,单位重量中所含的可分析的端基的数目就相对少,分析的相对误差大 4.2.1 端基分析法 – 应用 一般缩聚的高聚物由 具有可反应的基团的单体缩合而成,每个高分子的末端应有反应基团 且聚合物的分子量不大,适合采用端基分析 聚酰胺的羧基和氨基,聚酯的羧基 采用酸碱滴定法 例如尼龙6: 中间已无这两种基团,可用酸碱滴定来分析端氨基和端羧基,以计算分子量 4.2.1 端基分析法 化学分析方法 一定数量的试样 试样端基的数量 每根高分子链的端基数 分子链的数量 试样分子量的重量(克分子数) 平均分子量 4.2.1 端基分析法 前提:高分子化学结构已知,计算公式: 4.2.1 端基分析法 4.2.1 端基分析法 特点: 测出的是 广泛应用对缩聚物的分子量分析 分子量不可太大,否则误差太大,测定范围 3?104 绝对测定方法 4.2.1 端基分析法- – 应用 对于某些聚合物 如烯类加聚物,无法用此法测定分子量 分子量较大到105~106 无可供分析的端基 可用一种含可分析基团的引发剂或终止剂,使高分子链的末端带有一个可分析的基团 4.2.1 端基分析法 环氧乙烷进行聚合时用二甲胺做引发剂,根据聚合物的含氮量计算它的分子量 4.2.1 端基分析法 PS聚合时用过氧化溴代苯甲酰做引发剂,得到的PS分子链具有两个溴代苯甲酰的端基 也用含有C14的引发剂,然后分析C14的含量 4.2.1 端基分析法- 应用 配合其他测定分子量的绝对方法,测定聚合物的支链数目,从而判断聚合过程中的链转移情况。因为支链情况是无法用端基分析法说明的 端基分析法测定一定重量的试样中所含端基的摩尔总数 渗透压法测定样品分子量 4.2.1 端基分析法 此法曾用于证实聚甲醛是线型分子 渗透压法测定其分子量 分析其端基数目 4.2 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 端基分析法 溶剂沸点升高冰点降低法 渗透压法 粘度法 气相渗透法 光散射法 其他 4.2.2 沸点升高和冰点降低 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溶液中的溶质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的这些性质 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冰点下降 蒸汽压下降 渗透压的数值 利用稀溶液的依数性测溶质的分子量是经典的物理化学方法 在溶剂中加入不挥发性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