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产生的经济学解释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01 URBAN ECONOMICS CUEB陈飞 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一般考察 基本内容 2.1 城市形成之前的地区——庭院生产 经济活动均匀分布的理论模型 2.2 贸易型城镇:理论及史实 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前提:生产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差异和交换的规模经济。 历史中的贸易城市 2.3 工业型城镇:产生和发展 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前提:生产的规模经济 工业革命对工业城市发展的影响 规模经济、市场范围与工业城镇体系 2.1 城市形成之前的地区——庭院生产 庭院生产模型(the model of backyard production):每个消费者都是生产者,所有的产品都在庭院内生产——经济活动/景观是均匀分布的,不存在生产的集中和/或人口的集中。 基本假设: 相同的资源禀赋:土地(出产小麦和棉花)和工人(生产面包和衬衣)——不存在资源禀赋差异; 相同的生产力:所有的土地的肥力相同,所有工人的生产率相同——不存在比较优势; 交易的规模收益不变——单位产品交易的边际成本都相同; 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无论工人生产多少产品,其小时产品数都相同。 自给自足的分散的经济状态 自给自足的状态: 资源禀赋相同——不需要互通有无; 相同的生产力——专业化生产不能获得额外收益; 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所有生产者都获得零利润; 家庭间交换产品只会产生成本,不会获得收益。 分散的经济状态: 2.2 贸易型城镇:理论及史实 一、资源禀赋差异与贸易 南北两个地区,北部草原牧羊;南北生产小麦和棉花。 消费者的偏好相同:北部地区以羊肉和羊毛与南部地区的小麦和棉花进行贸易。——互通有无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商帮:晋商、徽商、浙商和粤商。世界史上的腓尼基人、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大多是此类型的贸易。 二、比较优势与贸易 1.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地区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地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那么,这个国家/地区在生产该种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表2-1 比较优势 表2-2 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所得 2.交换中的规模经济 公理4:生产受规模经济影响。商业企业出现的前提是交换(贸易)有显著的互动关系。 商业企业的出现推动了城市发展。 商业企业选址特点:能更有效地收集和发售大型货物的地区——十字路口、河流汇合处、港口附近。 商业企业的集聚导致土地的集约利用。 三、 城市历史中的贸易城市 地中海沿岸:贸易活动是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等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罗马:公元3世纪,人口已经超过100万。罗马人在欧洲建立了许多殖民城市,他们主要是对农业剩余产品的掠夺,忽视了城市的生产活动。 雅典发展的早期,主要是在与其他地区所构建的自愿贸易体系下强盛起来,主要是用城市产品换取农村的粮食。后来则以征服和进贡机制代替了原先的产品自愿交换机制,由此引发了战争和城市的衰落。 贸易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运输成本 包含运输方式的变化的影响,运输方式的改变使沿河的商业城市逐渐走向衰落,而铁路沿线的城市则得到较快发展。如郑州和开封的发展变迁;天津和北京。 (2)比较优势 包括生产和贸易。 2.3 工业型城镇:产生和发展 一、工资与产品价格的决定 价格调整实现区位均衡——乡村和城市的实际工资相同;(乡村的生活成本低于城市) 企业获得零经济利润: 生产成本=收益(价格) 生产成本包括工资和不可分割要素的使用成本两部分。 二、工业城镇的市场范围 购买衬衣往返1单位距离需1/12小时; 农村家庭的生产力是:1单位面包/小时,或1单位衬衣/小时。 农村家庭交易的机会成本是:1/12*距离的面包。 三、工业革命与工业城市 (一)制造业创新:规模经济效应大大提高 惠特尼:制造业零部件互换系统 美国制造业体系,大规模生产的标准体系。手工生产被标准化生产替代。 制造体系的出现推动了工业城市的发展。 (二)运输业创新: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范围 运输技术和运输体系的变化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收费公路建设、运河开凿、轮船的发明、铁路交通系统的建立、航空发展等。 (三)农业革新 (四)能源技术与区位决策 四、工业城镇体系 五、资源导向型企业与加工型城镇 主要观点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城市存在的原因在于集中生产和集中交换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如果两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不同,专业化生产并相互贸易可以实现“共赢”—双方均获益。 只有比较优势和交换的规模经济同时存在,贸易城市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 当生产存在规模经济时,工业城市能够得以产生和发展。 工业革命所引发的农业革新、运输业革新和生产革新,极大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企业间的空间竞争使每个企业和每个城市体系都有自己的市场范围。 * 假设人口聚集 土地需求 土地价格 人口扩散 区位均衡 土地价格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