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母交朋友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情景假设 王明是一名高中生,各科成绩都不错,唯独英语总是学不好,考不及格。妈妈担心他考不上重点大学,于是做主替他报了周末英语辅导班。可是王明想周末留在家里上网而不愿去学英语,最后因为这事他和母亲吵了起来…… *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严也是一种爱 上小学时,我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我们无话不谈,非常融洽。上中学后我越来越找不到这种感觉了,因为我和妈妈在许多事情上出现了分歧,我觉得妈妈越来越不理解我,对我管得越来越多,我们很难达成共识。 期中考试后总算可以放松一下。我买了流行歌曲的磁带,兴致颇浓地边听边舞。妈妈却制止我,真扫兴! 周末我和同学到郊区玩得很开心,回到家已是晚上7点钟了。刚进门,就看见妈妈焦急而气愤的脸:“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出事怎么办?” 从学生角度讲: 产生烦恼的原因 小时候对父母依附崇拜,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渴望独立,挑战父母的权威,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从家长角度讲: 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 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我们与父母的差异 社会角色上 行为方式上 思想方法上 知识上 阅历上 心理上 生理上 我们 父母 成人 青春期 成熟 渴望独立 丰富 缺乏经验 良好教育或知识多 有限 求稳、保守 开放、创新、偏激 冷静、谨慎、恪守规则多 冒险、变化快 子女、学生 家长和职业人员  年龄 上面的表格说明了什么? 想一想: 代沟 直接原因 实质 多重代际差异 经历、经验、社会地位、生活态度 价值观、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 严也是一种爱 如果你是王明,你会怎么做? 严 高期待、严要求 → → 对我们的爱 如何看待子女与父母的冲突 逆反心理的产生: 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 做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怎么能染发 我的同学都这样,为什么我就不能?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真是out 什么?你还敢嘴硬 我就喜欢这样,你管不着! 情景漫画 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 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 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 逆反心理的表现 强硬态度的顶撞; 粗暴行为的对抗; 对父母的冷淡; 对父母的厌恶感; (1)观念落后; (2)家庭教育方面有误区: 棍棒出孝子——粗暴型 “可怜天下父母心”——溺爱型 孩子自家好——袒护型 树长大了自然直——放纵型 冷热无常——情绪型 滥施奖励——物欲型 辨证的看待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并不是孩子的错,大人也会有错误。 辨证的看待逆反心理: 好的方面: 一代更比一代强,逆反心理的出现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孩子开始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不好的方面: 会对父母与子女都产生极大的伤害; 一个孩子与父母吵架后,离家出走了。他四处流浪,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一次,饥寒交迫的他在一家馄饨店门口徘徊着,热心的老板给了他一碗馄饨。狼吞虎咽之后,他噙着泪真诚地感谢老板。老板猜测到了他的经历,说:“我只给了你一碗馄饨,你就如此感激,而从小到大,你的父母又给了你多少碗馄饨,你感激过他们吗?”男孩的泪水顿时流落下来。 情景故事 1、男孩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2、离家出走对男孩及其父母有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 *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