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内容总结 1.杂交过程中常用的培养基?各培养基有哪些特点特点? 2. 微生物杂交育种的基本环节是什么?各环节应注意什么? 3. 杂交育种中遗传标记方法有哪些? 4. 准性生殖?霉菌杂交育种的原理? 放线菌的繁殖:放线菌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可借菌丝断片(液体培养时)进行繁殖。无性孢子主要有以下三种: 分生孢子、孢囊孢子和横隔孢子。 分生孢子(conidiospores):在气生菌丝顶端形成成串或单个孢子,菌丝分裂形成。 孢囊孢子在气生菌丝顶端或基内菌丝顶端膨大或盘卷缠绕形成孢子囊,在孢子囊内形成孢囊孢子。孢囊:菌丝细胞在不同平面反复分裂,形成孢囊孢子.有的孢囊孢子可以丛毛运动 横隔孢子基内菌丝或气生菌丝横隔分裂形成,孢子常为球杆状,体积大小相似,又称节孢子或粉孢子。 孢子——形态:有圆、卵圆、柱状等。 表面:或光滑或粗糙;有的还带有毛刺、鞭毛。 ——色素:因种而异。 二、放线菌的繁殖 根据电镜观察结果,放线菌孢子形成是以横隔分裂方式进行的。横隔分裂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1.???????? 细胞膜内陷,并由外向内逐渐收缩,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横割膜。通过这种方式可把孢子丝分割成许多分生孢子; 2.???????? 细胞壁和细胞膜同时内陷,并逐步向内缢缩,最终将孢子丝缢裂成一串分生孢子。 (孢子的形状多样,有球形、椭圆状、杆状、圆柱状、瓜子状、梭状和半月状等。孢子的颜色丰富,且与其表面纹饰有关。孢子表面的纹饰在电子显微镜下清晰可见,出表面光滑者外,还有皱褶状、疣状、刺状、发状和鳞片状;刺有粗细、大小、长短和疏密之分。一般直形和波曲的孢子丝都产生光滑的孢子,螺旋状孢子丝产生的孢子表面结构因种而异) 放线菌孢子特点:对干燥抵抗力强,对热抵抗性不强。多为 65℃,10~15min失活(嗜热放线菌例外)。 菌落特征:霉菌的菌落大、疏松、干燥、不透明,有的呈绒毛状或絮状或网状等,菌体可沿培养基表面蔓延生长,由于不同的真菌孢子含有不同的色素,所以菌落可呈现红、黄、绿、青绿、青灰、黑、白、灰等多种颜色。 霉菌的菌落 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在固体培养基上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气生菌丝间没有毛细管水,故菌落与放线菌的接近。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角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等。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的原因是由于气生菌丝及其上的子实体的颜色往往比基质内的营养菌丝的颜色深;而菌落中心与边缘菌丝的生理年龄不同、分化情况不同、成熟程度不同造成菌落中心与边缘的颜色和结构也有明显的差异。表——31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及细胞的基本特征比较菌落特征是微生物鉴定的重要形态指标。 液体培养时的特征: 如果是静止培养,霉菌往往在表面上生长,液面上形成菌膜。 如果是震荡培养,菌丝有时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菌丝球,菌丝球可能均匀地悬浮在培养液中或沉于培养液底部。 液体培养中的菌丝体 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通气培养时有时会产生菌丝球。生理活性好的菌丝球,菌丝体相互紧密纠结,呈颗粒状,均匀地悬浮在发酵液中,而且不会生长过密,因而发酵液的外观叫稀薄,既有利于氧的传递,也可以提高底物转化率和产物浓度。若发酵条件控制不当,就会产生异常的菌丝球。这时菌丝球内部产生一个空腔,并可见到退化的细胞。故在生产实践上,可以根据菌丝球的特征,来帮助判断发酵条件是否正常。 (二)酵母杂交方法 ——子囊孢子的制备,子囊孢子的分离和杂种的获得等。 子囊孢子的制备 采用营养成分贫乏的生孢培养基,使二倍体酵母菌细胞在饥饿情况下发生减数分裂而形成子囊孢子。 获得游离的孢子的方法: (1)采用蜗牛酶处理,水解子囊壁,然后剧烈震荡,释放出子囊孢子,接着加入液体石蜡,摇匀后孢子就聚集于液体石蜡层; (2) 用蒸馏水洗下斜面的子囊,加入1ml液体石蜡和5g硅藻土,在玻璃匀浆器中研磨10min左右,于4500r/min离心10min,破壁后被分离的子囊孢子集中到石蜡层。取含有子囊孢子的石蜡0.05ml,加入15%明胶0.05ml,在琼脂平板上涂布培养,可得到单倍体菌落,移入斜面,经单倍体检验后备用。 2. 杂交 常用的杂交方法: 群体杂交 (1)把带有遗传标记的两亲本单倍体菌株移接到完全培养液中,混合培养过夜,使两亲株细胞在生长中充分接合,然后把混合液分离到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后形成二倍体的杂交菌落; (2)把两个不同接合型的单倍体亲株细胞以等量混合接种于完全培养液(如麦芽汁培养基)中,适温培养过夜,大约从6h开始形成接合子,如在显微镜下可见到已产生的接合子,其形状似哑铃状,大多数情况下,接合后第一个芽往往从双亲细胞接触融合处首先长出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