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单涎酸神经节苷脂促外周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观察
单涎酸神经节苷脂促外周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观察
马志国1 秦毅2 马红霞1 施建党3 闫乔生1 陈恩智1
银川解放军第五医院神经手显微外科 2.宁夏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3.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 观察单涎酸神经节苷脂GM1)促外周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效果。 对例上肢断裂神经采用了神经外膜间断缝合然后用模拟神经再生室的小间隙静脉桥接法对断裂神经进行处理。 例术后用微量泵持续局部注入GM118例术后静注GM1疗程为周作为对照组。 经过术后年的随访观察按照低位神经损伤恢复的评定标准微量泵持续局部注入GM1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外周神经;单涎酸神经节苷脂;损伤χ2检验。
三、结果
本组微量泵持续局部注入GM1组与对照组疗效见表1。
表1 微量泵持续局部注入GM1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组别 优 良 差 GM1组(30条神经) 20(66.7%) 6(20%) 4(13.3%) 对照组(26条神经) 5(19.2%) 9(34.6%) 12(46.2%) P值 0.05 0.05 0.05 讨 论
一、神经再生室对外周神经再生和持续注入GM1的重要性
由于外周神经有血-神经屏障来维持外周神经纤维内环境的稳定,外源性GM1等分子量较大,一般不易通过神经内膜的血管屏障,企图用肌注、静注GM1方法达不到GM1发挥生物学活性的靶细胞-轴突与神经元胞体,只有在外周神经损伤局部使用GM1,才能使轴突末梢摄取GM1,进而逆行运输至胞体发挥效应。外周神经外伤后再生轴突通过缺损间隙向远侧断端生长的过程中,如果周围结缔组织侵入两断端之间,将会阻碍再生过程。神经再生室是外周神经再生比较合理的、能够充分发挥其内在规律的重要条件。神经的两断端间有一定的距离并处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管道内,神经纤维在再生室内能够充分利用外源性的GM1和神经断端分泌的各种生物因子的作用,达到营养及趋化再生,从而提高神经再生的质量。通过趋向再生可以避免神经纤维错误对接、断端的神经纤维因扭曲而发生遗漏。神经再生室为相对密闭的结构,既可保持神经断端GM1的浓度,又可阻挡周围纤维细胞进入神经断端增生而形成瘢痕组织,干扰、阻碍神经的再生。模拟神经再生室的方法,即小间隙静脉桥吻合神经断裂的动物实验及初步临床应用已取得了成功[3,4]。为GM1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二、GM1对神经组织损伤后的修复
GM1在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神经组织的修复、损伤后、神经元的可塑性、突触的传递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外源性的GM1能稳定地结合到细胞膜上,使膜Na+-K+-ATP酶活动性增高,促进轴突、树突增生,胞体存活时间延长[1]。
三、模拟神经再生室内注入外源性GM1的可行性
动物实验表明,神经再生室内注入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恢复[5,6]。有作者在临床上应用小间隙静脉桥接修复神经断类取得成功;并在小间隙内注入神经生长因子,促使外周神经再生。本实验将GM1用微量泵持续注入用小间隙静脉桥接部位,使GM1在神经断裂处保持较高的浓度,避免了静脉用药或局部一次性用药的缺陷。并与靶神经元的细胞膜选择性的结合,通过入胞作用进入细胞,经轴突的逆向运输到达胞体,与核受体结合促进轴突向特定的靶器官生长。通过临床38例1年的随访观察,证实用微量泵持续将GM1注入模拟神经再生室内能有效地促进外周神经再生,其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滴注,该方法不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在临床实践中亦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卢世璧,徐化琦,刘郑生,等. 神经节苷脂对损伤神经再生作用的动物实验. 中华骨科杂志,1988,2:134-137.
尹维田,张巨,王玉发,等. 周围神经小间隙静脉桥接一神经吻合方法实验研究.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1,14:183.
顾立强,裴国献. 周围神经损伤基础与临床. 第1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50-352.
顾晓松,严志强,范明,等. CNTF和NGF在损伤后变性神经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8,21:121-123.
罗永湘,庞靖江,方煜. 神经生长因子对坐骨神经硅小室内再生的影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2,15:3-5.
吴柏林,罗永湘. 靶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7,20:113-115.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年8月第25卷第3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年8月第25卷第3期
64
6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