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第九讲.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技术史第九讲:二十世纪的科学 目录 日趋完美的物理学大厦 日趋完美的物理学大厦 目录 19世纪的三大发现 一、电子的发现 二、X射线的发现 三、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一)X射线的发现 X射线的发现源自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在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就发现真空中放电会产生辉光现象。 随着真空技术的发展,物理学家进一步发现,真空管内的金属电极在通电时,阴极会发出某种射线,这种射线受磁场影响,具有能量,被称为“阴极射线”。 X射线发现后,首先被用于人体透视方面,在疾病诊断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X射线用于晶体结构的分析方面,在工业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放射性的发现 放射性的发现来源于对X射线的研究。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Becquerel,1852-1908)用铀盐包(硫酸双氧铀钾)进行实验,开始探索X射线与荧光物质的关系。 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性。铀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天然放射性元素。 出生于波兰的化学家居里夫人(Marie Sklodowska Curie,1867-1934)在放射线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克罗多夫斯卡 ,189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巴黎大学,并先后取得物理学和数学硕士学位。 1898年,居里夫妇共同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其中镭的放射强度要比铀强200万倍。 放射性物质发明的重要意义 一是要判明放出的射线是什么? 二是查清物质放出射线以后变成了什么? 放射性物质发现的重要意义 1898年,卢瑟福(E. Rutherford)通过吸收实验证明铀辐射穿透力弱的称为α射线,穿透力强的称为β射线。 1899年,贝克勒尔证实ρ射线能被磁场偏转,其行为与阴极射线相似。 1900年,法国化学家维拉德(P.Villard)发现在铀辐射中还有另一种成分,穿透力更强,称为γ射线。 从1902年起,卢瑟福和索第(F.Soddy)等人研究。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规律,终于导致原子核嬗变规律和原子核的发现。 (三)电子的发现 电子也是在研究阴极射线的过程中发现的,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基本粒子。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J.J.Thoms,1856-1940)用实验证明,阴极射线不仅能被磁场偏转,而且能被电场偏转;比较精确地测出了这种带电微粒的荷质比(即电荷与质量之比e/m)。 J.J汤姆孙因发现电子获得19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先后担任皇家学会会长、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曾获得牛津、都柏林、伦敦、剑桥、格丁根等20多个大学的名誉学位。 在汤姆孙的组织领导下,卡文迪什实验室成为全世界现代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中心。 近百年来,卡文迪什实验室培养出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已达26人。 三大实验发现诱发了经典物理学危机 三大实验发现打开了经典物理学的缺口 原来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质点现在从原子里发现了电子、X射线和γ射线; 原来认为元素是固定不变的,但放射现象表明一种元素可蜕变为另一种元素; 原来认为物质的质量与运动无关,现今电子的质量随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质量似乎不守恒了; 三大实验发现诱发了经典物理学危机 三大实验发现打开了经典物理学的缺口 原来认为能量守恒只存在于机械能、热能和电能相互转化之中,现在一块静止的放射物质本身就是热源,即便没有外力作用,能量也源源不断地向外界释放,能量好像也不守恒了; 原来认为质量和能量不搭界,现在放射性物质因能量不断释放,质量也不断减小。 三大实验发现诱发了经典物理学危机 三大实验发现猛烈地冲击着牛顿力学的物质质量、能量、动量等基本概念,经典物理学中质量守恒、能量守恒、运动定律等基本定律也面临严峻考验。 面对物理学危机,一些抱残守缺的物理学家悲观失望,唯心主义趁虚而入。 目录 第二节 相对论的创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领域存在两大棘手问题:“以太之谜”和“紫外灾难”。 正是这两个问题引发了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导致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 一、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以太”(aether)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用以说明构成天体的元素,后来笛卡儿认为宇宙中充满以太,以太是传播光的媒介。 19世纪时,以太理论的研究中心是以开尔文勋爵为代表的英国剑桥大学派。他们构造出以太模型,企图把光学和电磁学归结为以太学。 为了搞清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19世纪末,物理学家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其中精度最高的是迈克尔逊(Michelson,1852-1931)的实验。 迈克尔逊因发明精密光学仪器和在光学测量中取得的成就,于190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代表性著作有《光速度》(1902)、《光波及其利用》(1903)等。 1887年,迈克尔逊同美国化学家莫雷(Morley,1838-1923)合作,以更高的精度重复了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