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会计冲刺世界第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厦大会计冲刺世界第一?-----?汪一凡副教授《恍然大悟会计丛书》首发式演讲稿 [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711????更新时间:2011-4-14????文章录入:石云 ] ??????????? 厦大会计冲刺世界第一 ——《恍然大悟会计丛书》首发式演讲稿 汪一凡 在开始演讲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说明两点。 一、本次演讲的题目《厦大会计冲刺世界第一》是演讲人的个人观点,未必代表厦门大学、或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组织的正式观点”。当然,我会通过演讲内容来说明为什么厦大会计已经是世界第一。如果有听众认为这一标题太雷人,难以接受,不妨先把它看作校庆期间的娱乐活动,算是为校庆增加一点喜庆感吧。有个视频表达了我们共同的心声“厦门大学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我希望成为故事里的主角”,在校园里出现个把“学术狂人”,也是大学殿堂应有的风景之一。 二、我认为,厦门大学会计系的学术特色,是不但对国际、国内的学术动态了如指掌,同时保留了自己应有的清醒认识,不会轻易地盲目崇洋,不会人云亦云。长期以来,在课上、课后的正式与非正式场合里,我本人有幸聆听葛家澍、余绪缨和常勋等诸位先生关于会计的许多有创见的精彩评点,也常和师兄弟们在聊天中冒“思想火花”,从中受益无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本人的研究并非异军突起,而是在厦门大学会计系良好氛围中长期薰陶的结果,是符合发展逻辑的学术传承,只不过是每一代学者所要完成的使命各不相同而已。; 感谢《财会通讯》编辑部的慧眼,今年2月份发表了我的《中国会计向何处去——辛亥革命百年回眸与展望》,这也是摆在大家面前的这套丛书的核心内容。当然,我还要感谢立信会计出版社为这套书所作的杰出贡献。 为什么要“小题大作”地从一百年前说起?是因为无论对于国际还是国内的会计变迁,至少要穿越这么个足够长的时间跨度,我们才能较为透彻地观察,并得到有价值的结论。我个人认为,民国初年提出的“全盘西化”口号是极其错误的,要害在于它完全无视中华传统文化,没有为传统文化的留下生存空间,让我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平心而论,各民族的文化本身是没有优劣之分的,都是在各该民族所处的环境中发展起来,并与该民族共生共存的。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如此,它代表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与中华民族已经互相扶持地走过了五千年,不是想改变就能轻易改变的。为什么很多在西方国家“看起来很美”的事物,一到中国就“变味”了,那就是因为中华文化传统具有超强的同化能力,它可以无视朝代,无视地理分布,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传承,潜移默化地发挥它的作用。所以,要对我们的文化传统存敬畏之心,要顺应我们的文化传统,否则无助于中国问题的解决。举例来说,为什么我们唱完了“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还会接着唱“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就是比较文化的课题,只能从文化传统来得到解释。 回到会计领域上,有日本学者曾经提出“会计世界一周论”,认为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对会计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14世纪至15世纪为意大利;17世纪为荷兰;19世纪为英国;20世纪为美国和德国。由于国人识英语者远比识德语者为多,二十世纪至今,实际上是美国会计模式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回首百年,我提出的结论似乎是“惊世骇俗”的,那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财务会计模式,近百年来离科学越来越远,每况愈下,甚至可以说,它根本就算不上是科学。至少可以归结为以下的四大败笔。 第一大败笔是在1925年前后,虚构出“净利润”这样的公司业绩指标。“应计制”在确认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时,有意漠视实际的现金收付,另立主观判断标准,“收入减费用”后的差额叫“净利润”,作为表明公司“赚钱与否”的替代指标,以此来回避“去年公司赚了多少钱”这类简单直白而又回答不了的问题。由于应计制加进了主观判断,对同一家公司的业务,100位会计师独立地做账,连同CPA的审计结果在内,会得到101套财务报表!会计从此成了“非科学”的行当,真心实意地想让“净利润”看起来不象扯淡的人们,和蓄意利用“净利润”来扯淡以谋取利益的人们,提出各类扯淡的和不扯淡的会计准则,陷入永无休止的无聊论争。这应是属于无意识的错误。 第二大败笔是1990年代,杜撰了“公允价值收益”概念: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当前市价入账,期末市价对比期初市价若有变化,其差额就是“公允价值收益”,是“净利润”的一个新成分。但是,没卖出去的东西“市价”是多少,谁能说得清楚?无良厂商从此可以随意地决定金融产品的市价,从而随意地报告净利润。半个多世纪前,在人们无意之中,“净利润”作为替代“赚钱”的虚幻指标,占据了正统地位。“公允价值”则是为服从强势集团的利益而提出的虚幻指标,根本没赚到钱,却钻了净利润“什么也不是”的空子,在其中滥竽充数,忽悠世人,当属于“有意而为之”的错误。这两个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ghkfg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