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等高线地形图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选择观赏的位置 分别是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乙、丁 . (高考)12.读图,回答: 练习、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小河的流向是__ ____;计划引小河水到C处,在AC和BC两条线路中,__线路较合理,原因是: 西北——东南 AC A处比C处高,引水顺势下流,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困难。 鞍部 5、陡崖(悬崖) 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 瀑布、攀岩 崖顶 崖底 0 海拔(米) 1000 200 500 高原 平原 丘陵 山地 面平边陡 低而平 低而缓 高而陡 图解五种地形 盆地:中低周高 指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的位置。 山地 高 原 丘 陵 盆地 平 原 500 400 600 700 800 900 300 200 100 400 300 200 100 盆地:等高线闭合,四周较密集,数值大, 中间较稀疏,数值小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较平直 丘陵:等高线闭合,海拔200~500米,相对高度一般<100米,等高线较稀疏,弯曲小 山地:等高线闭合,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大 高原:等高线闭合,海拔>500米,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数值小;而在顶部或内部明显稀疏,数值大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1.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 100 A B C D E (二)地形图解读 几条重要等高线 0米: 表示海平面(或海岸线) 200米: 500米: 1000米: 3000米: 区分平原和丘陵 区分丘陵和低山、高原 区分低山和中山 区分中山和高山 4000米: 高山或青藏高原 读“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米), 该地区主要的 地形类型________ 低山丘陵 当堂练习 判断该地的地形类型: 北部、中部、西南部为_____,东部为______ 23.5° 20° 1000mm 500m 200m 1500m 2000m ⊙甲 30° 乙 30° 山脉 高原 山地 该国地形类型是 : 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2009福建37) 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4分) (1)A:高原 B:山地 该国地形类型是 : (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 (2008全国一)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西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盆地 陡崖 山谷 山脊 山顶 鞍部 D 山 等高线稀疏 缓坡   等高线密集 陡坡 同一幅图中: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三)坡度的识别 坡度的概念 H L1 L2 判断坡度陡缓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 1)高度的推算、相对高度的计算 【练习1】读右边等高线图,回答: 1)P、M两点的高度各为多少米? 2)P与Q、M与R的相对高度各为多少米? 1)HP=400米,400米<Hm< 500米 2)P与Q?H =300米 M与R的?H 为: 300米<?H <500米 两点均在等高线上:两者海拔高度之差 两点不在等高线上 :(n-1)d ?H (n+1)d 如图: 顶部A: 底部B: 崖高H: 20m≤?H <40m 90m≤HA <100m 60m<HB ≤70m (n-1)d≤?H<(n+1)d 陡崖高差的计算公式: n为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2)陡崖相对高度 的计算 陡崖(悬崖) A B (1)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 D A.59m B.99m C.199m D.259m (2)此断崖的最大 高度可能为( ) A.150m B.99m C.210m D.249m D 练习:读图回答: 1、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山地、盆地 B、盆地、山地 C、河谷、山地 D、山地、高原 2、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可能是: A、1000m—1667m B、1333m—2000m C、1333m—1667m D、1667m—2000m B B 甲 乙 丙 4℃ 2℃ -4℃ 0℃ -2℃ 3)气温的比较与计算 在对流层,高度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500 400 300 A B 300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