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娟】不同茶树品种黄茶适制性应用研究.docVIP

【刘姝娟】不同茶树品种黄茶适制性应用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姝娟】不同茶树品种黄茶适制性应用研究.doc

不同茶树品种黄茶适制性研究 刘姝娟 田娜 摘 要:桃源大叶、尖波黄、槠叶齐、福大61、群体品种、沩山种、湘妃翠等七个试验品种所制成的黄茶,采用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品质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品质较好的是湘妃翠,其次是为尖波黄、槠叶齐、福大61、桃源大叶,最差为沩山种及群体品种。生化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桃源大叶、福大61、槠叶齐、湘妃翠的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4.38%、4.73%、3.69%、3.62%;酚氨比比值以湘妃翠和福大61为低,分别为6.96、6.89。 关键词:品种;适制性;黄茶; Study on the Processing Suitability for Yellow Tea of Different Tea Cultivars Abstract: The quality character of yellow tea made from the seven experiment tea cul- tivars was compared by the organoleptic evaluation and the biochemical components analysis .The result of the organoleptic evaluation indicates that XiangFeiCui′quality is the first,the second place are JianBoHuan﹑ZhuYeQi﹑FuDa61﹑TaoYuanDaYe;the worst are WeiShanZhong and QunTiPinZhong. The result of biochemical component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mino acid con- tents of TaoYuanDaYe ﹑FuDa61﹑ZhuYeQi﹑XiangFeiCui are high,they are 4.38%、4.73%、3.69%、3.62%; XiangFeiCui and FuDa61 have low phenol ammonia ratio which are 6.96、6.89. Key words: Cultivars; Processing Suitability; Yellow Tea; 前言 茶树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迄今为止我国共有95个国家审(认)定茶树品种在全国推广,其中无性系良种78个,有性系良种17个。在无性系良种中,绿茶品种22个,红茶15个,乌龙茶13个,红绿茶兼制品种27个。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茶树种质资源、茶树品种性状特征、各类茶叶品种的适制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资料收集,发现不同茶树品种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茶叶品种的适制性和品质特征均与鲜叶原料的内含化学成分有关,不同遗传类型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生理代谢类型,鲜叶原料的内含化学成分和形态特征也各异,因而具有不同的适制性及品质特点。 黄茶为我国特有的茶类,由绿茶加工工艺发展而来,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三黄”品质(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被茶叶专家推荐为适宜饮用的茶类。我国传统黄茶名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湖北远安鹿苑茶、霍山黄芽、沩山毛尖、霍山黄大茶、平阳黄汤等,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和广东等省。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黄茶生产呈萎缩状态。除个别品牌外,其他黄茶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使传统品牌成为空壳。 目前针对红茶、绿茶与乌龙茶的适制性问题研究得较多,而对黄茶的品种适制性研究得较少;对部分黄茶名品在品质成分变化规律及工艺的优化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系统,但对黄茶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季节内含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不同品种在同一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差异和适制性的研究较少。申东[1]等人研究海马宫茶茶适制性时,发现福鼎做的成品茶品质比黔湄601、黔湄303、湄潭苔茶好。大叶型品种(黔湄601)因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茶坯在闷渥过程中氧化不足,茶叶色泽不够理想,滋味显得苦涩;黔湄303和湄潭苔茶,其品种性状主要表现为叶肉薄、茸毛少、紫芽多,成茶品质则相应出现毫毛不显、滋味平和、香气不鲜,叶底暗等不良现象。把该结果与传统黄茶品质特点相结合,适制黄茶的茶树品种应有芽叶大、茸毛多、叶色黄绿等特性。 本研究以湖南现有茶树品种为材料,进行不同茶树品种性状调查,以设计探讨黄茶品种的适制性,旨在为茶树良种的选育、茶树种植资源的利用,黄茶品质的提升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指导,从而增强黄茶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黄茶产业的发展。

文档评论(0)

eorihgvj5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