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良版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七章被动句重点.pptVIP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七章被动句重点.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什么是被动句 被动句是叙述句中的一种类型。 汉语的叙述句根据主语同谓语之间的施受关系可以分成两类: 1、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 “季氏将伐颛臾。” 主语“季氏”是谓语动词“伐”的发出者。所以这句是主动句。 2、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ju四声,鞋)。” 主语“郤克”不是谓语动词“伤”的发出者,而是“伤”的受事者,即被射伤。所以这一句是被动句。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产生  *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没有发现被动句。  *西周金文中已经发现了被动句,但数量很少。  *春秋战国时代,被动句就用得比较普遍了。而且有多种形式。例如:  (1)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荀子·荣辱》)  (2)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荀子·促尼》)  (3)比干见刳箕子累。(《荀子·成相》)  《荀子》中有“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几种形式。战国时代,除以上三种被动句式外,还有“为……所”式、“见……于”式、被字句被动句式。 二、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一)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 如《郑伯克段于鄢》“蔓草犹不可除”一句。“除”的意思是被除掉的意思。从上文的内容可以领会到这一点。主语“蔓草”是动词“除”的受事者。 又如《报任安书》“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句中的“拘”是被拘禁的意思,“放逐”是被放逐的意思。从上下文可以体会到这一点。两句的主语“文王”和“屈原”分别是动词“拘”和“放逐”的受事者。 这类句子没有表被动的形式标志,在形式上同主动句完全一样。它的被动意义只能从主语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去理解,看主语是否是谓语动词的受事而不是施事。 (二)被动句式 有些句子在谓语的前面或后面带有表示被动关系的词语。这些词语就成为表示被动关系的形式标志。这些带有标志性词语的被动句就称作被动句式。 1.“于”字句  (1)在动词谓语后面,用介词“于”引进主动者,使主语有了明显的被动性质。    郤克伤于矢。《左传·成公二年》  (2)去“于”则变成主动句。古人常采用这种方式,构成主动和被动对比的句子。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  (3)古汉语的“于”字句式:受事主语+谓语动词+于+行为主动者    现代汉语“被”字句式:受事主语+被+行为主动者+谓语动词   穷者常制于人。《荀子·荣辱》   ——走投无路的人常常被别人支配。   (4)“于”字被动句,其形式结构跟表处所、时间的“于”字句完全相同,故后来被“被”字句所取代。   孙嘉聘于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2.为字句  (1)用介词“为”引进主动者,使主语有了明显的被动性质。   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  (2)为字句的受事主语往往可以省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3)“为”字后面所引进的行为主动者可以省略,直接把“为”字放在动作的前面。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为”字直接用在动词之前,不能认为是省略了行为的主动者,而应看作“为”字表被动的另一种形式。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为”是介词,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为”是表被动的助动词。  “为”字同“于”字一样,本身没有表被动的意思,只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且还有很多别的用途,易产生歧义,故后来被“……为……所”式和被字句所取代。 3.见字句  (1)助动词“见”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帮助表示被动。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2)“见”字用在动词前一般表示被动,但是,汉代以后也有不表示被动的。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4.为……所……  (1)用“为”引进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用“所”帮助表示被动。   楚虽削弱,为秦所轻。《战国策·秦策》  (2)有时,“为……所”式中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5.见……于 “见……于”式被动句是将“见”字和“于”字结合起来运用,用“见”字表示被动,用“于”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6.被字句  被字句在战国未期出现,汉代用得较为普遍,但还是不能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只是一个帮助表示被动的助动词。  (1)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贾生列传》)  (3)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后汉书·班超传》) “被’字原是动词“遭受、蒙受”的意思,如例(1)“被攻” ,其动词性很强,可以不看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