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土壤生态学的早期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土壤微生物学和土壤动物学发展的历史。19世纪60年代,欧洲农业科学工作者开始将李比西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和巴斯德的发酵学说结合起来研究农业问题,认识到腐熟的有机肥料是细菌发酵作用的结果,并且认为土壤中存在无数微小生物。豆科植物上的根瘤也升始受到人们注意。这时许多人感到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与植物营养的关系非常必要。l 9世纪最后20余年至20世纪头20余年是研究土壤中微生物及其作用获得丰硕成果的50年,导致了土壤微生物学的创立。瓦克斯曼所著《土壤微生物学原理》一书的问世,可以看作是这门学科正式诞生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人们对土壤中放线菌和根瘤菌等根际微生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发展,随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削的相互关系(陈文新,1990)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而关于土壤动物的研究已有160年的历史,其研究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阶段。①蚯蚓时代:1840年达尔文发表了《关丁土壤的形成》一文被公认为土壤动物科学研究的开始,并引发诸多学者对蚯蚓生物学的研究,纷纷发表论文,被称为“蚯蚓时代”。②种类记述时代:进入20世纪以后 烘虫漏斗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土壤动物的采集效果,推动了种类的发现和描述,以及上壤动物区系研究的发展。③系统研究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都急需生产大量食品,学者们把增产的目光集中到了土壤上,发现了土壤无脊椎动物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开始对不同类群进行系统研究,发表了不少专著,使土壤动物的研究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土壤动物学,于1955年在英国召开了首次国际学术讨论会。④生物生产力研究时期:20世纪后半叶,当人们认识到土壤生物是巨大的、潜在的、可以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将对提高生产力起到重要作用时,由国际学术联台会(ICSU)组织了为期lO年的国际生物学计划项目(InternationalBiologi Program)其中土壤动物学的研究就是一个重要方而,进一步推动了土壤动物学的研究(尹文英,2001)。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土壤生态学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保护土壤肥力,保持土地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土壤生物的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了综合研究。比较有影响的几个国际性研究项目包括:①美国农业生态系统项目的长期常规耕作(CT)及免耕(NT)试验;②荷兰土地耕作系统土壤生态学项目的常规耕作和综合耕作试验③瑞典耕地生态学项目的大麦、牧草及苜蓿草试验(Kjettslinge试验点);④美国中部大平原研究站(Eiliott等.1984)长期麦秸覆盖及免耕试验(Akron试验点);⑤加拿大大麦栽培试验(Eller slic及Bren试验点);⑥英国高山草地上壤生物多样性项目(LIrvine et a1,2006;Jonathan R I,cake,2006;Pbilippe Vandenkonh“yse,2002;SR删d…ki,2000)。在这些项目中.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解上壤生物对上壤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对养分循环的贡献。在集约化农业当中,上壤生物的调节功能逐步为化学和机械投入的调节功能所取代。但是,农业集约化与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之间的准确关系目前还很不清楚。首先,这是因为不了解农业集约化与土壤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之间的关系,对农业集约化是否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损失也还不清楚。其次.如果后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仍不知道土壤生物多样的损失对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Giller,1997)。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逐步进入集约化生产阶段。为提高作物单产种植制度改变,农作物品种单一化,导致大面积病虫害频繁发生;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导致土壤板结;大面积的土地灌溉导致地下水资源急剧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特别是农药、化肥的普遍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肥力持续下降。 总之,由农业集约化导致的土壤退化日益严重,已引起科技人员和决策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保证土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性。而要保证土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对土壤生态学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当前,我国的土壤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应将重点破在“农业集约化--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生态系统功能”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1世纪土壤科学所面临的挑战 来自人口膨胀的挑战——如何保证粮食的持续增产 来自全球生态环境的挑战——如何保持土壤的生态健康功能,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来自土壤学自身发展的挑战—加强基础研究,加速新技术在土壤学领域内的应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