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2013.5.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的这句话中的“海波平”是指: A 建筑海塘,防止海潮 B 扫平倭寇对东南沿海的骚扰 C 四海统一,国家安定 D 海上风平浪静,以便下西洋 2.郑和下西洋,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 皇帝支持 B 造船技术高超 C 航海技术的提高 D 国力强盛 3.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 炫耀国力的强大 B 促进对南洋的开发 C 发展海外贸易 D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材料:“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材料中“但愿海波平”是指什么? 这句诗说明什么? 材料题 材料一 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即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显示中国的富强) 材料二 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思考: 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 (1)戚继光以天下为己任,捍卫中华民族的正义利益。 (2)戚继光领导的戚家军同倭寇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并取得胜利,抗击了外来侵略,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所以说戚继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七子之歌》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名?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虏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阅读课文,思考: 1、西方殖民者何时侵入我国? 2、葡萄牙用何种手段取得澳门居住权? 中 外 的 交 往 冲 突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戚继光抗倭 原因:倭寇骚扰东南沿海。 经过:戚家军九战九捷。 意义:平息倭患 。 郑和下西洋 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经过:1405~~1433年;七下西洋, 最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河沿岸。 意义:促进了…… ,加强了…… 。 榜葛剌 占城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岸 一、郑和下西洋 3、概况 →红海沿岸 →非洲东岸 →印度洋 刘家港 →南海 →东海 →马六甲海峡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戚继光 (1528—1588) 戚 继 光 抗 倭 澳 门 被 葡 萄 牙 强 占 的 过 程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宣扬明朝的国威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明朝前期发生了哪些中外冲突? 1.戚继光抗倭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抗倭形势图 二、戚继光抗倭 台州九捷 2、经过 1、背景 * (明朝对外关系) 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中外冲突: 1、戚继光抗倭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时间 、 手段) 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西洋:明代指今文莱以西的 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文莱 郑和下西洋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 的国家。 目的:为了 。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概况 起止时间: 年— 年 规模: 次数: 次 到达范围: 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 和 。 1405 1433 七 27000多人、200多艘海船 (从 出发)

文档评论(0)

rijind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