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重耳).ppt
一、教学要求 对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解难。 把握晋公子重耳的形象。 体会《左传》简洁生动,工巧严谨的艺术风格。 二、学习要点 归纳“与、于、适、就、之、及、弗、其、若、而”的义项。 分析重耳的人物形象。 2.关于《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撰写,记叙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多年(所载史事始于鲁隐公元年(B.C.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B.C.468))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线索分明,详略得当,尤其擅长描写战争,对人物的言行及内心活动,也有比较生动的描述。 《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 3、《左传》特色 (1)思想特色 《左传》一书,丰富多彩,其主要内容不外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其次则天道、鬼神、卜筮、占梦之事,作者认为可资劝戒者,无不记载。 例《秦晋殽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秦师过我;击之,必大捷焉。” 由于春秋战国间社会变革的影响,《左传》通过人物言行表现的进步思想很显著。 (2)文学特点: A.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抓住故事情节的重要环节,不是毫无选择,平铺直叙。叙述复杂事件,条理清析,而又不失和全文的联系。例:《晋文公重耳之亡》。 B.善于写战争,特别是其中几次大规模的战争都写得很出色。①对战争的看法有一定的思想原则。写战争不仅写军事活动,常常着眼于政治问题,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曹刿论战》②叙述战争的过程,情节曲折详细,生动逼真。《齐晋鞌之战》 C.语言:用简括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事物;善于用极少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具有行人辞令之美。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罕譬而喻,富于形象性” 。 二、有关《左传》的作者 左丘明(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51年),中国春秋时史学家。春秋末期鲁国人。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贤人。一说左丘为复姓。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三、内容讲析 《晋公子重耳之亡》选自《左传》记载了晋文公重耳出奔,流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经历。同时对各诸侯国君主和大臣的政治远见和性格也有所记录。是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不可多得的史料。 《晋公子重耳之亡》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描写人物,记述事件,其中最为成功的是细节描写,把人物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前697—前628),姓姬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国继位。 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年,前636年即位,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共在位9年。在赵衰、狐偃、狐毛、贾佗、先轸、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辅佐下,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遂成为霸主。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因病去世,终年70岁。 (一)重耳逃亡的背景 重耳自小好士,重耳与太子申生、公子夷吾皆以“贤行”闻名于世。 后晋献公因宠爱骊姬,骊姬后生子奚齐,乃生夺嫡之心,申生因此遭骊姬诬陷,最后而自杀身亡。 次年,重耳亦受骊姬的谗害,被诬以弒君父未遂之同谋,在百口莫辩的情况下,而逃奔于狄,即本文之始。 (三)内容评析 《晋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