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路的水利计算
(一)最不利环路的水利计算
1.选择最不利环路
最不利环路是个并联环路中允许平均最小的一个环路。由图看出,最不利环路是通过立管Ⅰ最底层散热器Ⅰ1(1800W)的环路。这个环路从散热器Ⅱ顺序的经过管段①、②、③、④、⑤、⑥,进入锅炉,在经管段⑦、⑧、⑨、⑩,进入散热器Ⅰ1、。
2.确定最不利环路综合作用压力
通过最不利环路散热器Ⅰ1的综合作用压力:
△p`Ⅰ1=gh1(ρhρg)+△pf
根据已知条件:立管Ⅰ距锅炉的水平距离在30~50m范围内,下层散热器中心距锅炉中心的垂直高度小于15m。因此,查表得△pf=350pa。根据供回水温度,查表得ρh=977.81kg/m3,ρg=961.92kg/m3,将已知参数带入得:
△p`Ⅰ1=9.81×3.5×(977.81961.92)+350=896 pa
3.确定最不利环路各管段的管径
(1)求单位长度平均比摩阻,根据下式:
Rpj=a·△p`Ⅰ1/ ∑lⅠ1
∑lⅠ1=120m
a为沿程阻力损失占总阻力损失的估计百分数;查表,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a=50%。将各参数带入上式,得
Rpj==3.7Pa/m
(2)由下式,根据各管段的热负荷,求出各管段的流量
Qm=
(3)根据qm、Rpj,查表,选择最接近Rpj的管径d。用内插法,计算实际的比摩阻R和实际流速v,列入下表中。
自然循环双管热水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表
管段编号 热负荷Q /W 流量 qm /(kg/h) 管段长度 l /m 管径 d /mm 流速 v /(m/s) 比摩阻 R /(Pa/m) 沿程阻力损失△py Rl/Pa 局部阻力系数 ∑ζ 动压 △pd /pa 局部阻力损失△pj /pa 管路损失△pl /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立管Ⅰ 第一层散热器Ⅰ1环路 作用压力△p`Ⅰ1=896Pa 1 1800 61.92 6 20 0.05 2.95 17.7 43.5 1.25 54.375 72.075 2 5300 182.32 11 32 0.05 1.64 18.04 3 1.25 3.75 21.79 3 9900 340.56 10 32 0.09 5.17 51.7 1 4.05 4.05 55.75 4 14500 498.8 10 40 0.11 5.2 52 1 6.05 6.05 58.05 5 19100 657.04 10 50 0.09 2.38 23.8 1 4.05 4.05 27.85 6 23700 815.28 8 50 0.1 3.57 28.56 2.5 5 12.5 41.06 7 23700 815.28 19.9 50 0.1 3.57 99.96 5.5 5 27.5 127.46 8 19100 657.04 10 50 0.09 2.38 23.8 1 4.05 4.05 27.85 9 14500 498.8 10 40 0.11 5.2 52 1 6.05 6.05 58.05 10 9900 340.56 10 32 0.09 5.17 51.7 1 4.05 4.05 55.75 11 5300 182.32 10 32 0.05 1.64 16.4 3.5 1.25 4.375 20.775 12 3300 113.52 5 25 0.05 2.79 13.95 1 1.25 1.25 15.2 ∑l=120m ∑(△py+△pj)1~14=552.7pa 系统作用压力富余率△%=[△p`Ⅰ1-∑(△py+△pj)1~14]/△p`Ⅰ1=[896-552.7]/896=38%10%,符合要求。 立管Ⅰ 第二层散热器Ⅰ2环路 作用压力△p`Ⅰ2=1332Pa 13 1500 51.6 3 15 0.07 9.79 29.37 41.5 2.45 101.675 131.045 14 3500 120.4 3 15 0.17 45.5 136.5 2.5 14.45 36.125 172.625 ∑(△py+△pj)13、14=303Pa
不平衡百分率xⅠ2=[△p`13、14-∑(△py+△pj)13、14]/△p`13、14=(508-303)/508=40%15%
已选用最小管径DN15,剩余压力只能用散热器支管上的阀门消除。 立管Ⅰ 第三层散热器Ⅰ3环路 作用压力△p`Ⅰ3=1815Pa 15 2000 68.8 3 15 0.12 23.7 71.1 41.5 7.2 298.8 369.9 16 2000 68.8 3 15 0.12 23.7 71.1 3 7.2 21.6 92.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N 1337-3:2005 结构支座-第三部分:橡胶支座 (中文版).pdf VIP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通用13篇).doc VIP
- 普通职员月度工作总结.docx VIP
- 2025至2030黄金珠宝首饰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小区供热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pdf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GB_T230.1-2018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11.pdf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制定与实施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流程2023.pptx VIP
- 【招聘管理体系设计】摩托罗拉的招聘.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