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背景材料:人类可以上天揽月,可以下海捉鳖;可以让“高峡出平湖”,可以使“一桥飞架南北”。 辨题:人定胜天。 (1)“人定胜天”是形容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定胜天”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合理性。 (2)“人定胜天”是有条件的,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如果离开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一味强调“人定胜天”,就会违背规律,遭受客观 规律的惩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因此,离开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来讲“人定胜天”是错误的。 (3)人们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在此意义上,“人定胜天” 具有合理性。但是,人的力量又是有限的,人的认识不可能穷尽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此意义上,“人定胜天”则是错误的。 哈大高铁建成通车 材料一: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921公里的高铁,使东北三省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外更加开放,对推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东三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周黎11月24日做客新华网时表示,针对高寒地区特殊环境,铁道部专题组织了22项科研课题,解决了路基“冻胀”控制技术难题。研制了适应低温运营环境的高寒动车组,掌握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设备低温适应性技术,形成了高寒地区高速铁路成套技术。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哈大高铁技术是可靠的。 结合材料二,从哲学角度分析哈大高铁建成通车的原因。 提示:(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哈大高铁建成通车,是人们遵循客观规律的结果。 (2)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哈大高铁建成通车,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刻苦攻关,认识利用规律的结果。 1.哈大高铁沿线冬季极端最低温度零下40℃左右,最大积雪厚度30厘米,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205厘米。如何克服高寒带来的设备、技术问题成为哈大高铁建设的关键所在。这说明(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B.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客观物质性 C.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认识利用规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路基防冻技术攻克是严寒地区铁路建设难题。在哈大高铁建设过程中,铁路部门和有关单位充分借鉴青藏铁路等已有技术成果,针对哈大高铁工程特点,专题安排科研课题,并在滨绥线成高子站进行了无砟轨道路基试验。通过科研和试验,成功解决了“冻胀”控制问题。这说明( ) ①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④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突破的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把握唯物论体系 物质 规律 意识 主观能动性 概念 世界的物质性 含义 普遍性与客观性 运动 概念 与物质、与静止的关系 本质 能动作用 起源 生理基础 内容 能动地认识世界 能动地改造世界 决定 能动作用 探究世界的本质 把握思维的奥妙 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 相结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 认识论 考 点 扫 描 考 情 分 析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从内容上看,本课考查的重点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从形式上看,前五个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则各种题型均有考查。 3、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向预测:通过人与自然关系的事例、节能减排、应对经济发展问题等为背景,考查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及人的主观能动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客观性) (物质的可知性) 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1、马哲的物质概念 1、物质的唯一特性、 根本属性、 一般属性 客观实在性 运动 多样性 可知性 永恒性 无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养生馆众筹方案.docx VIP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2章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PPT】第8章 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pptx VIP
- 广告制作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 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技术交底.pptx
-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PPT】第7章 企业异质性、竞争优势与全球价值链.pptx VIP
- 医疗不良事件管理规范.pdf VIP
-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PPT】第6章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pptx VIP
- 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2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2届上海市16区高三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三:文学文本阅读 带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