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信用说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第三章第六节 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与信用 2. 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是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前提条件: ⑴ 货币资金的借贷市场极大的拓展,使股票的发行和转让成为可能; ⑵ 投资而只负有限责任的创意,是“投资”准则与“借贷”准则融合的产物。 上市公司的信用结构分析 (3)* 第三章 信 用 第七节 信用缺失与建立 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 (3)* 第三章第七节 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 守信与失信 1. 作为借贷行为的信用,包含守信与失信两个侧面;它们总是相互伴随而存在。 2. 失信并不等于蓄意赖账;除去赖账,还有种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失信行为的产生。 3. 就总体来说,失信行为超过一定规模,将会降低信用的作用;如果持续地、大量地存在,必然威胁信用范畴本身。 (3)* 第三章第七节 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 维护信用机制的发展 1. 经济生活本身必然发展维护守信的机制。守信机制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的权衡;是失信成本的约束。 2. 失信成本的趋降和制度化约束的加强。 3. 分散不可抗拒原因所导致失信的风险的机制;对于失信连锁反应的防范机制。 4.法制建设和道德规范。 (3)* 第三章第七节 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 我国当前的“信用缺失”与信用秩序重建 1. 失信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信用联系;不遵守承诺的坏风气也扩展到借贷关系之外。 2. 在计划经济中,信用只是资源配置的辅助性手段,自然形成轻视信用运作的观念;体制转轨的种种困难,削弱了保证正常守信秩序的基础条件。 (3)* 行业信用缺失严重中国企业互欠1.5万亿元 2006-05-16??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商报讯(记者 邓琳) “中国现在有17万户企业的应收账款没有收上来,拖欠款占销售收入的38%,是利润总额的9倍,总额达1.5万亿元。”昨天,中环集团董事长何小明在“中国国际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由于企业相互拖欠现象严重,使得中国企业在行业中的信用缺失比较严重,导致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遇到阻碍。??   据何小明介绍,现在中国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违反经济秩序等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到我国GDP的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每年财政收入的37%。 (3)* 第三章第七节 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 我国当前的“信用缺失”与信用秩序重建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关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建立市场经济信用秩序的经济根基。 4. “重建诚信”是覆盖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全面课题;强调诚信作为行为规范,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建设。 齐国有个大封建主叫孟尝君,放债收取利息,养了食客三千人。有一次,他派一个名叫冯谖[xuān宣]的食客,到每年坐收利息十万大钱的薛地去索债,冯谖为了替孟尝君收买民心,留一条急难时可以逃避的后路,将老百姓借债时写的字据当众统统烧光。老百姓吃够了借高利贷的苦头,一时如释重负,竟高兴地欢呼起来。 * * 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之前,全社会的可贷资金有限;现代经济中,这不是主要贷放领域。 * 资产阶级反高利贷 中国革命:从“分田废债”到允许“自由借贷”。 *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3)* 第三章 信 用 第一篇 范 畴 (3)* 第三章 目录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第二节 高利贷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第四节 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第五节 国际信用 第六节 股份公司 第七节 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 (3)* 第三章 信 用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3)* 第三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什么是信用 1.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的信用,是借贷行为的集合。 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2.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例子:孟尝君放债 (3)* 第三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但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却很难从逻辑上推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 2. 信用与货币,它们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如货币借贷。 3. 市场经济要求信用秩序。 例子:日升昌记诚信的例子 当心你的不良记录——谈谈个人信用系统构造社会诚信基石 (3)* 第三章 信 用 第二节 高 利 贷 (3)* 第三章第二节 高利贷 高利贷的特点 1. 极高的利率是界定高利贷的基本特征。它广泛存在于古代; 2. 现今,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 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