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2.动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3.什么是原生质层? 4.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什么? 5.观察质壁分离实验对实验材料的要求? 6.细胞膜是( )膜。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959年,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的三层结构。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模型 质疑: 1)各种生物膜功能不同,应该结构也不同 2)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不好解释 新的发现: 随着新技术的运用,科学家发现膜蛋白并不是全部铺在脂质的表面,有的蛋白质是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的。 (2)大多数膜蛋白的运动性 * 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问题: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非脂溶性物质 脂溶性物质 1)对膜的化学成分提出假说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时间:20世纪初 实验: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进行了化学分析 红细胞的细胞膜 成果:确定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的确是脂质和蛋白质。 实验: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抽提出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连续两层排列 亲水头部 疏水尾部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 提出静止模型的观点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要点:①所有膜结构都相同 ②生物膜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时间:1970年 人物:费雷和埃迪登等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蛋白质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后融合 结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从而推翻了静止模型的观点,提出新的细胞膜模型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膜主要由流动的磷脂双分子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多糖。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3、蛋白质有的镶在在脂双层的表面, 有的嵌入在其内部,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4、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有些多糖与磷脂分子结合形成糖脂 糖蛋白的作用: 1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2还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5、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 (1)磷脂分子的运动性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劳动教育论文:依托学校种植园培养小学生劳技素养的实践研究.docx VIP
- 《斯特林制冷机》课件.ppt VIP
- 2024北京清华附中初二(上)期中物理(教师版).docx
- 2025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三个女性文本和一种帝国主义批评.pdf
-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Unit3Festivalsandcustoms写作指导介绍传统节日课件牛津译林版必修第二册.pptx VIP
- 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pdf
- 统计预测与决策教材.pdf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Prayer X钢琴谱五线谱 完整版原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