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资料.ppt

4第四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重点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身体状况、传播途径;用药护理、对症护理及健康指导 学习难点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身体状况及其对症护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呼吸衰竭,重症病人可留有后遗症。 轻型和普通型病人多预后良好 重型病人病死率可高达20%~50%,主要死因为中枢性呼吸衰竭 询问是否接触过病畜 有无被蚊虫叮咬 周围环境是否清洁卫生 有无到过疫区 有无接种过疫苗 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有无因起病突然、症状明显、担心病情恶化而出现紧张、焦虑不安、急躁等不良情绪。 有无因疾病后期出现功能障碍或后遗症而产生抑郁、消极、悲观情绪。 了解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为(10~20)×109/L,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 脑脊液检查 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浊,白细胞计数轻度增加,一般为(50~500)×109/L,中性粒细胞稍多,糖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 血清学检查 病后3~4天血清中可出现特异性IgM抗体,2周时达高峰,有助于早期诊断 。 本病目前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处理好高热、惊厥和呼吸衰竭是乙脑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应注意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 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急性意识障碍 与中枢神经系统、脑实质损害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 与脑实质炎症、脑水肿、高热、惊厥、抽搐或意识障碍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昏迷、长期卧床有关。 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 病人体温降至正常,意识逐渐恢复,无外伤及并发症发生。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的变化。 有无意识障碍和其他精神神经症状和体征。 有无惊厥或抽搐发作。 有无颅内高压和脑疝的先兆。 记录出入液量。 一旦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处理。 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疾病相关知识。 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对有功能障碍或后遗症者,帮助病人适应环境,给予病人关心和照顾,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引导家属和亲友给病人心理支持和帮助,积极协助病人取得社会的支持。 病人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意识是否清楚,有无外伤及并发症发生。 * * 第十章传染病的护理 第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 李慧 主要内容 疾病概述 1 护理评估 2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3 护理目标 4 护理措施 5 护理评价 6 学习重点与难点 疾病概述 1 定义 临床表现 病原体 流行病学 预后 定义 临床表现 病原体 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为RNA病毒 病毒的抵抗力不强,不耐热,对乙醚、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 河南、江西和云南为高流行区 流行地区 具有严格的季节性,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与气温、雨量和蚊虫孳生有关 流行季节 人群普遍易感,10岁以下(尤其是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易感人群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 传播途径 病人和病畜是传染源,其中猪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 传染源 内容 项目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三带喙库蚊 发病机制 预后 护理评估 2 健康史 心理-社会状况 身体状况 辅助检查 治疗要点 健康史 病初的1~3天。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呕吐和嗜睡,部分病人可有颈项强直和抽搐。 初期 发病10天后进入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症状逐渐好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重症病人可有恢复期症状,多于半年内恢复。若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积极治疗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恢复期 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初期和极期体温升高,颅内高压时脉搏变慢、血压升高。 神经系统体征包括:浅反射减弱、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脑疝时瞳孔忽大忽小、对光反射消失;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大脑锥体束受损时肢体强直性瘫痪、肌张力增强、巴宾斯基征阳性;病变损害部位的相应体征。 病程的第4~10天。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的症状,包括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和中枢性呼吸衰竭。高热、惊厥和呼吸衰竭是本期的严重症状,呼吸衰竭为致死的常见原因。本期还会出现颅内高压和脑疝的症状。 极期 体征 症状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辅助检查 治疗要点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3 护理目标 4 一般护理 对症护理 病情观察 用药护理 健康指导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5 病人应卧床休息,环境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声音和强光刺激,室温控制在30℃以下。意识障碍者需专人看护,做好生活护理及皮肤、眼、鼻、口腔的清洁护理,防止压疮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