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时的皇帝是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唐太宗 4.科举制度的完善是在(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朝时期 5.唐朝时,皇帝要选拔有特别技能的人 应通过(   )    A.明经考试     	  B.进 士考试   	    C.殿试   		  D.制举  6.进士科开设于(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高祖时        D.唐太宗时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拨制度,他是(   )     A.禅让制   B.科举制 C.世袭制 D.推举制 8.唐朝有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是说唐太宗(   )      A.虚心纳谏     	  B.善于用人    	 C.开科取士        D.爱护英雄 材料一: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孟郊《再下第》 材料二: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注:孟郊(公元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诗人的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科举制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谢谢指导 * *             第三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祖籍山东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王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穿越之旅 王昌龄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 王羲之 王昌龄 他们有哪些相同的生活经历? 考试与他们的联系大不大?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王昌龄在魏晋南北朝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 生活在隋唐的王羲之 出身于名门望族 两个时代,相互对换的两位才子可能会遭遇到什么?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府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 。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曹魏建立前夕,由吏部尚书陈群提出。《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最早汉代推行察举制,因缺乏客观标准,长久以来为门阀把持,乃至贿选之风极盛。曹魏时,以陈群之议,定九品中正制以选拔人才。其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的官员任“中正”,中正必须是二品现任中央官,中正以簿世(谱牒家世)、行状(才干、道德)、乡品(中正鉴定)为标准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中正给乡品前先列某一层次,即所谓“辈目”,先由小中正(郡)列入记录,再报大中正(州),最后转呈司徒,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曹魏时对人才的提升和使用有重要作用,如中正王嘉状吉茂为“德优能少”。 科举制之创立 一、背景:  原有的九品中正制存在弊端,阻碍人才选拔 新的大一统的王朝——隋朝建立,需要大批人才 二、创立 科举制之创立 1、朝代:隋朝  2、关键人物:       科举制正式创立 隋文帝:分科举人 隋炀帝:设进士科 科举制发展并完善—— 唐朝 一、科目更多 常科:每年分期举行           进士科、明经科(最重要的)  制举:皇帝下诏选拔“非常之人” 唐朝还出现了殿试和武举 考试级别 取试名称  说明      礼 部  明经  考试三场: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案)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docx VIP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2025年版 .pdf VIP
 - 先正达杀虫剂----福奇技术简介.pdf VIP
 - 第1章 S7-1500硬件组成.pptx VIP
 - 教导处主任工作述职报告6篇.docx VIP
 - 【期中专项】专题 04标点、句式转换、扩缩句、仿写、关联词(考点+试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统编版).docx VIP
 - 上海理工大学2019年大学理论力学期末考试.pdf VIP
 - 涉外礼仪教程(第四版) 涉外礼仪教程(第四版)第五章.ppt VIP
 -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首都师范)中国大学MOOC慕课 客观题答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