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大众传播ppt.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大众传播ppt.ppt

第五讲 大众传播 一、 大众传播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P99)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的特点(p99) A、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包括报社、出版社、广播台、电视台以及音像制作公司等等。 B、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C、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 D、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包括思想、科学、道德、政治、法律、宗教)。 E、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F、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二、 大众传播的功能 (一) 经典学说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视、协调关系、遗产传承 2、赖特的“四功能说”:加上了娱乐功能 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三功能说”:赋予社会地位、社会规范强制、麻醉(突出了隐性功能和负功能) (二) 大众传播的功能 1、环境监测功能。是社会的“瞭望者”。 普利策的名言: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则是站在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2、社会协调功能。 通过舆论引导促成社会的协调和统一。 舆情、网络舆情、舆情监测 3、文化传递功能。大众传播能够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继续教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对统治阶级来说,促成社会社会化是他们的一种权力扩张。对文化本身来说,可以起到促成该文化体系的一致性和标准化的作用。 思考:为什么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动漫产业? 4、娱乐功能。 5、负功能。 第一,麻醉精神。沉迷媒体,社会实践减少,媒介依存症;色情暴力信息。 第二,虚假信息。 第三,媒介暴力。媒介审判;网络暴力、人肉搜索。 第四,全球传播对信息主权的侵犯问题。 三、 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P107) 1、“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 第一,布莱士《美利坚民主》论大众传播与民主进程的关系(P109) 第二,塔尔德《舆论与群集》论报刊的社会和政治功能 第三,库利《社会组织》提出“印刷意味着民主” 第四,电子乌托邦(P125) 2、“基于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 第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负功能说” 第二,清水几太郎的“拷贝的支配”理论 第三,格林的《电视与美国人的性格》(1956)提出“吮吸手指长大的一代” 大众传播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发挥什么性质的影响,关键在于使用和管理它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社会制度和这些制度赋予它的使命。 因此,脱离开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单纯地讨论大众传播的“善”与“恶”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三、 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P110) 1、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P111—112) 对比: 传统社会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大众传播时代(现代社会)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2、信息环境及其理解(P112) 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者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理解: 基本要素、内含价值观、时代特色、控制作用 3、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说 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保持直接接触,对于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 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在传媒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把“拟态环境”当做客观环境来看待。 4、“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较早提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概念的是日本的传播学者藤竹晓。1968年,他就明确提出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 他指出,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念,最初并不见得能被重视或普及,可一旦进入了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甚至会发展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流行现象。 大众传播虽然提示的是“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这就是他所说的“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 * *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