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分析.ppt
古 诗 二 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破山寺是指佛寺名。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你知道有关 破山寺的知识吗 常建简介 常建(708-765),生卒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和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两卷。 吟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 晨 入 古 寺,初 日 照 高 林。 曲 径 通 幽 处,禅 房 花 木 深。 山 光 悦 鸟 性,潭 影 空 人 心。 万 籁 此 俱 寂,但 余 钟 磬 音。 / / / / / / / / / / / / / / / / 节奏 韵脚 ▲ ▲ ▲ ▲ 2/1/2 2/2/1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早上的太阳 僧人的房舍 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 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指人的尘世之心 使。。欢悦 使。。。空 只 都 幽深的地方 山中的景色 各种声音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早上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阴覆盖着的僧人的居所。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译文 古寺 初日 高林 曲径 禅房 花木 山光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繁盛、幽深清静的环境。 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深处,禅房就掩映在那花木丛中,写出了寺院的清幽和深远。 这两句诗以动衬静,情景交融,含蓄隽永。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既是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忘却尘俗的隐逸情怀。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万籁俱寂”中,唯有钟磬音悠扬不尽,以动衬静,渲染山寺幽寂宁静的氛围,意境悠远深长。 “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作者是用钟磬声来衬托破山寺后禅院的宁静;同时也反映作者追求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中心思想 富安中学刘瑛 背诵全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