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七讲_热爱生命——孝经讲义摘要.pptVIP

09第七讲_热爱生命——孝经讲义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孝经》成书社会背景 资料链接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汉立五经 :《易》、《诗》、《书》、《礼》、《春秋》 南宋最终形成十三经: 《易》、《诗》、《书》、《礼》、《春秋》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 、《尔雅》 六艺: 《易》、《书》、《诗》、《礼》、《乐》、《春秋》 “章”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 章字的结构是由“音”和“十”会意 ;“十”是十进制数的最后一个数字,完成一个周期。 章:一个意义相对完整的语言片段 “开宗明义” 开宗:事有本,本有宗,宗有旨 ;即是启事之本,发本之宗,阐宗之旨,也就是开启阐发《孝经》的宗旨。 明义:阐明义理 《十三经·孝经注疏》里宋代邢昺 曰: “《正义》曰: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也。” “仲尼居,曾子侍” 仲尼,是孔子的字。曾子(公元前505~前436年),就是曾参,孔子的弟子,字子兴,以孝著称,后世儒家尊称为“宗圣”。 “居”,《注》:“闲居。”(此《注》,即是唐玄宗的御制的《孝经注》)是指安闲居家,即是一种避开众人而居的情况。 “侍”,《注》:“谓侍坐。”曾子坐在坐席上陪侍、侍候着 《孝经》为何传给曾子? “参也鲁”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刚健、笃实;大孝子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先王”,上古贤明君王、先代圣德之主。比如尧舜禹,商代汤王,周代文王、武王等。 “至”,最高。“要”,关键。“用”,因,因此。 “汝”,宋代的岳珂本作“女”,下文同;“女”、“汝”相通,“你”的意思。 郑玄《孝经序》云:“夫孝者,盖三才之经纬,五行之纲纪。若无孝,则三才不成,五行僭序。是以在天则曰至德,在地则曰愍德,施之于人则曰孝德。故下文言‘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三德同体而异名,盖孝为百行之首,经者不易之称,故曰《孝经》。”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注》:“父母全而生之,己当全而归之,故不敢毁伤。”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言能立身行此孝道,自然名扬后世,光荣其亲,故行孝以不毁为先,扬名为后。” 《疏》:“又言孝行非唯不毁而已,须成立其身,使善名扬于后代,以先荣其父母,此孝行之终也。若行孝道,不至扬名荣亲,则未得为立身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言行孝以事亲为始,事君为中,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观,故曰终于立身。” 孔子又接着完整地揭示了孝的逻辑进程有三阶段:始——中——终。 孝之始:事,奉事、侍奉、服务的意思 孝之中:“中”,解释为中间:一是指行孝道之中间,相对于开始之“始”、结束的“终”而言;一是解释“中”为年龄的青壮年出仕之时。 孝之终:“立身行道”,终极目标就是“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也是由开始、经中间,最后达到圆成的结果;最终能做到孝与忠,便能立身扬名了。 延伸阅读:孔子“色难”命题的现代问卷 延伸阅读:孔子“色难”命题的现代问卷 调查显示,100位老人见到后辈儿孙时,有91人表情愉悦,面带微笑;有5人显得很平静;有4人面带期待与希冀。而100位儿孙遇见长辈时,有46人板着面孔,显得冷淡,脸色难看;有41人平淡无情,无动于衷;只有13人笑脸相迎,问寒问暖,情意融融。 《礼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勿辱,其下报养。” 《孝经》:“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具备,然后能事亲。”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此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此诗大约是西周初期的作品,歌颂周文王接受天命创立了周朝,并用“天命不易”告诫嗣王。 “无念”,就是“勿忘”,不要忘记的意思 “尔”,你、你们。 “聿”,句首助词,无义;或如唐玄宗解释为“述”,遵循、依照的意思。 “厥”,代词,那、其 三、《孝经》的历代解读 1、汉代刘向的《孝子传》 2、晋代有陶潜、萧广济、师觉授、徐广等分别著有《孝子传》 3、唐代有武则天时期编纂的《孝女传》 4、元代《二十四孝》 5、明成祖颁行的《孝顺事实》里还收录了二百多位有孝行的人 6、清代茆沣林编纂《古孝子传》,刘青莲撰《古今孝友录》,李文耕有《古今孝友录》,李元青有《诸史孝友录》等等。 01 孝感动天 02 亲尝汤药 孝的传统的衰蜕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对传统孝道的扫荡 “天下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