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夫五味入胃,各有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辛先入肺——肺气郁闭,以辛散之 五味所入 酸先入肝——醋炒延胡,入肝止痛 (五脏所欲) 甘先入脾——米炒人参,补脾 “久而增气, 苦先入心——酒制黄连清心火 物化之常也 咸先入肾——盐炒杜仲 气味配合 1.意义:气定性,味定能 例: 辛 性质 功能 紫苏 薄荷 性温, 发散风寒 性凉, 发散风热 2.原则:①任何气与任何味可配 ②一药中气只能一个,而味可 以有一 个或多个 例:知母:苦、甘、寒 附子:辛、甘、大热 3.规律:一为气味均一 二为一气二味或多味 3.与疗效之间关系 ①气味相同,功能相近; 例:辛温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 ②气味有主次之分; 例:同为甘温的黄芪和锁阳,黄芪以甘为主则补气,锁阳以温为主则助阳 ③气味不同功能不同 味不同气相同:麻黄辛温——散寒发表 杏仁苦温——降气止咳 味相同气不同:桂枝辛温——发表散寒 薄荷辛凉——发表散热 第二节 归 经 一、含义: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如同属清热药, 有的偏于清肝热,如菊花 有的偏于清心热,如竹叶, 有的偏于清肺热,如芦根 药物的选择性 二、归经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三、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按经选药,便于临床使用药物,可执简驭繁。 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羌活 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葛根 少阳经头痛—侧头痛—柴胡 厥阴经头痛—颠顶头痛—吴茱萸 2.便于掌握药物的作用重点。 3.作引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更好地发挥作用。 4.指导中药炮制加工。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一、含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 升——升提、升阳(上升) 浮——上行、发散(浮越) 作用趋向基本一致:向上、向外 如人参、黄芪、升麻、柴胡升举阳气,治疗脱肛 如麻黄、桂枝发汗解表,治疗外感表证 升浮并称--属阳 沉——下行、通利(下沉) 降——降逆、收敛 (下降) 作用趋向基本一致:向内、向下 如大黄、芒硝泻下通便,治疗里热便秘 如苏子、杏仁的降气平喘 (沉降并称) --属阴 二、作用 升浮药:升阳、发表、散寒、催吐、透疹 沉降药: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 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 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纠正机体功能失调,使之恢复正常 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表证—发汗解表 病位—在上 头风头痛—祛风止痛 在表 升浮 食停上脘—涌吐 病势—病势下陷—久痢、脱肛、 内脏下垂—升阳 里热证、里寒证—清 病位—在下 热、温里 在里 便秘——泻下 小便不利——利水渗湿 沉降 咳喘——止咳平喘 病势—病势 呕呃——止呕、止呃 上逆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潜阳息风 第四节 毒性 一、含义: 广义(古)——是指药物的总 毒性 称或药物的偏性。 狭义(今)——是指药物对机 体的损害性。 (现所说毒性多指狭义的毒性) 毒 药: 广义——在古代文献中常作为药物的总称。 狭义——指药物的毒性,分剧毒、大毒、有毒、小毒四类。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二、使用有毒药物应注意的问题(减毒方法) ①炮制要规范。 ②适当配伍。 ③控制剂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