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泻下药教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火麻仁与郁李仁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火麻仁 均为植物种子,富含油脂,善于润肠通便,凡年老体弱久病及妇女经期胎前产后血虚津枯肠燥便秘,均可使用。 甘润兼能补虚,津血不足、肠燥便秘用之效佳。 郁李仁 质润苦降,下气利尿,长于治气滞津少肠燥便秘,又可治水肿。脚气,兼便秘者尤佳 三 峻下逐水药 一、药性: 1.性味:多为苦寒药(巴豆性热) 2.均有毒(醋制或制霜降低毒性和峻猛之性) 3.作用剧烈,峻下。 二、功用: 峻下逐水:用治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正气未衰之实证 。 三、注意炮制、服法、剂量、禁忌 ①一般均须炮制 ②一般入丸散剂 ③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④体虚及孕妇忌用 本类药物能引起整个胃肠运动增加,分泌亢进,导致水泻,影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较大剂量时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甘遂 《本经》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块根。 【性能】 苦、辛,寒。 有毒。 入大肠、肺、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本品泻下逐饮力猛,用药后可致峻泻,使体内潴留的水饮得以迅速排泄体外。 2. 疮痈肿毒。甘遂研末水调外敷,能消肿破结,故可用于因湿热壅滞而结成的肿毒,但主要宜用于初起之时,并须配合清热解毒药内服。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5-1g。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故不入煎剂。内服宜醋制,以减低其毒性。 【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大 戟 来源: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大戟的干燥根。主产于江苏、四川、江西、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晒干。生用或醋煮后用 京大戟 【性能】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性能和功用与甘遂相似而力稍逊。 2.痈疽肿毒,瘰疬痰核。内服外用均可。 【用法】 1.5-3g 。多入丸散,生品外用适量。 醋制可减低毒性。 【注意】 虚证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配伍。 甘遂与大戟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甘遂 均有毒而善泻水逐饮,治疗水肿鼓胀及胸胁停饮均可相须为用 药力最强,还善治痰迷癫痫。 大戟 毒性最强,还能消肿散结,用治疮疡肿毒,瘰疬痰核 牵牛子 来源:为旋花科一年生缠绕性草质藤本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辽宁。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 牵牛子:本品有黑白两种。其中黑者(因牛属丑)名“黑丑”,白者名“白丑”。二者同用,名“黑白丑”或“二丑”。又名“丑牵牛”,简称“牵牛”。 牵牛子 【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应用】 1、水肿胀满,二便不通。 2、痰饮积聚,气逆咳喘。 3、肠胃积滞(热结便秘或胃肠实热)。 4、虫积腹痛。善于驱杀蛔虫、绦虫,但作用不强,借其通便之功排出虫卵。 【用法】3-6g。多入丸散剂,每次服0.6-1g。 【注意】孕妇及虚证忌用。不宜与巴豆配伍。 巴 豆 来源:为大戟科乔木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四川、广西、云南、广东、福建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去皮取净仁,研末外用或捣烂。或制成“巴豆霜”,入丸、散用。 药材 巴豆 【性能】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 【应用】 1. 寒积便秘。本品荡涤肠胃,温通寒积,推陈出新,作用峻猛,有“斩关夺门之功”。为温通峻下药。 2. 臌胀腹水 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治臌胀腹水难消者,有泻水治标之效。 3.喉痹痰阻 能祛痰涎,利咽喉以使呼吸通畅。 巴豆外用蚀腐肉,疗疮毒。 巴豆的用法及使用注意 1、制霜,内服0.1-0.3克,多入丸散剂 2、服巴豆不宜食热粥、饮热开水 3、服巴豆腹泻不止者,用黄连、黄柏煎汤冷服,或食冷粥 4、体弱及孕妇忌用 5、畏牵牛子 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巴豆的作用主要在巴豆油。口服半滴至1滴巴豆油,短时期内可有多次大量水泻,伴有剧烈腹痛和里急后重;口服20滴可致死),以减低毒性。 巴豆油→(碱性肠液)→巴豆酸→刺激肠黏膜→发炎、分泌↑、促进蠕动,产生剧烈腹泻伴剧烈腹痛、里急后重。 巴豆油服半滴~1滴,口腔、及及胃部有灼热感。 * * * * * 泻下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定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及注意事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