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安石变法看资本指导中国三化的局限及完善.docVIP

从王安石变法看资本指导中国三化的局限及完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王安石变法看资本指导中国三化的局限及完善

从王安石变法看资本论指导中国三化的局限性及完善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 卢辞 内容提要: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思想是现代农业补贴理论的源泉,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其主要特征是利用国家信用符号纸币补贴农业生产,推动农产品大量生产,低价销售,从而保障整个资本主义经济长盛不衰。资本论由于缺乏对农业补贴的理论论述,因而难以担当指导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理论指导。必须结合王安石变法经济思想、现代农业补贴经验,特别是美国现代农业补贴经验,指导中国三化迈入高工资、高税收、高补贴、底物价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王安石变法 美国现代资本主义经济 马克思主义地租 中国三化道路 一、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美国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运用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和市场法四个经济法中,其中尤其一青苗法为典型。为概要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进步性,对其相关内容及其在美国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运用情况做简要介绍。 (一)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青苗法 王安石执政后,于熙宁二年(1069年)实行青苗法。唐代宗时已有此名,“税青苗钱以给百官俸”。青苗法最早是参考了仁宗时陕西转运使李参在陕西发放青苗钱的经验,“部多戌兵,苦食少,令民自度麦粟之赢余,先贷以钱,俟麦粟熟输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余粮”,称之为“青苗钱”,王安石又在鄞县实验,效果良好。学者梁启超说,青苗法之创设,“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宋朝初期,在各地设有常平仓和广惠仓,调剂人民粮食歉收时的食粮不足,但收效不大。1068年,各地仓库积存钱谷1500余石贯石。王安石执政后,于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借户贫富搭配,10人为保,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不超过15贯、二等户10贯、三等户6贯、四等户3贯、末等户1贯500文。当年借款随春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实际有重达4分(利息40%)的。初期在河北、京东、淮南三路实行,后其他诸路也推行开来。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实际执行却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司马光说,“窃惟朝廷从初散青苗钱之意,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故设此法,抑其豪夺,官借贷,薄收其利。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升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向去物价转贵,则取利转多,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元祐元年(1086年)停止执行。青苗法起源于唐朝中后叶,唐朝中央政权被各路藩镇分割,除了军队数量不足外,更悲惨的是没钱。青苗法就在那时出现,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皇帝创收。 青苗法的本质是政府应对均田制度颓废、抑制土地严重兼并、纸币制度兴起而实施的农业信贷政策,信贷基础必然是自愿的,而摊派性的强贷则变质为异种税负。王安石的政策目的和唐代的青苗法虽名称相同区别是很大的,没有另设机构,培训人员;正确实施政策,是王安石的败笔。如果实行成功,后世又能完善发展,或许就是划时代的农业银行的雏形。司马光执政后,由于其人局限于唯伦理治世,不经实务的传统史观,所以没有延续改良,反而轻而俱废之。后世只知青苗之败,不复察青苗之妙,后世王朝兴替总难脱土地分而兼并之轮回。 2.均输法 “均输法”是宋代王安石的新法之一,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颁行均输法: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对于京都库藏支存定数,以及需要供办的物品,发运使有权了解核实,使能“从便变易蓄买”,存储备用。与均输法配套的措施有二:其一,扩大发运司的职权,拨给发运司专项资金,用于采购,赋予“从便变易蓄买”的权力,并增辟官吏。其二,建立京师所需与发运司上供的信息沟通体制,让发运司预先知晓京师库藏状况,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籴买、税敛、上供。宋神宗所言:“《禹贡》纳粟纳秸,此即均输之意”点明了均输法的本义。这样,既保证了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又节省了购物钱钞和运费,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均输法只在局部地区试行,未能发挥设想的作用。此法在近期宋史里频频出现,每次都和王安石挂钩,被反对派骂得狗血淋头。反对者说是“破坏朝廷制度”、“唯利是嗜”等等。均输法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由桑弘羊所提出。汉时前后一共搞了两次,都是汉武帝与匈奴掐架掐得最狠,搞得军费飞腾,国库见底时,国家实行的紧急状态法令,国内矛盾激烈程度比宋只高不低,但的确帮助汉武帝度过了难关。 理解“均输法”,最要紧是

文档评论(0)

canggu808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