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氯化碳(SDS_H_04-)
四氯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四氯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tetrachloride;tetrachloromethane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四氯甲烷
全国通用消防电话:119
主要用途:用作灭火剂、有机溶剂、制冷剂及生产氟里昂的原料用作清洗剂、溶剂、萃取剂、杀虫剂、灭火剂、分析试剂等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GHS危险性类别:
未被分类 致癌性:类别2 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3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 急性毒性-皮肤:类别3 急性毒性-口服:类别3 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1 标签要素和警示性说明:
象形图:
信号词:
危险性说明:吸入、皮肤接触、吞咽会中毒;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怀疑会致癌;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在使用前获得特别的提示。
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搬动。
使用所需的个人防护设备。
避免吸入本产品蒸汽。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
作业后彻底清洗身体。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如果接触到或有不适,及时联系医生。
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如皮肤沾染,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立即去除所有沾染的衣物,沾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吞咽,漱口,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本品及内装物、容器的处置依据国家和地方法规。
主要症状:高浓度本品蒸气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肝、肾严重损害。应急综述:在事故状态下或者您感觉不舒服的时候,立即就医(尽可能出示安全标签及SDS)。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四氯化碳
化学品商品名称:四氯甲烷
分子式:CC结构式:分子量: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食 入:漱口,饮足量温水。就医。
急性中毒 吸入较高浓度本品蒸气,常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时可发生肺水肿。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精神恍惚、步态蹒跚、昏迷等。出现消化道症状。较严重病例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中毒性肝、肾损伤。重者甚至发生肝坏死、肝昏迷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可因室颤和呼吸中枢麻痹而猝死。口服中毒肝、肾损害明显。少数病例发生周围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皮肤直接接触可致损害。慢性中毒 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肾损害、皮炎。
注意事项:务必让医务人员知道所涉及的物质,并采取防护措施以保护他们自己。保持观察患者,需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休克、呼吸困难、痉挛等延迟症状的发生。 出示此SDS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剂: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光气。
特别危险性:本品不会燃烧,但遇明火或高温易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在潮湿的空气中逐渐分解成光气和氯化氢。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保护消防人员特殊的防护装备:消防人员须佩戴、穿全身消防服。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砂土、惰性物质或蛭石吸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小量泄露时紧急隔离30米,白天疏散至200米以外,夜间疏散至600米以外。大量泄露时紧急隔离125米,白天疏散至1.1公里以外,夜间疏散至2.9公里以外。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护目境,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