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2005年新闻业务考试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厦门大学2005年新闻业务考试题.docx

厦门大学2005年新闻业务考试题 注意:答案必须标明题号,按序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或草稿纸上者一律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20分) 1、长镜头(4分) 2、录音报道(4分) 3、民生新闻(6分) 4、蒙太奇(6分)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形态及特点是什么? 2、选择新闻的标准主要有哪些? 三、论述题(30分) 谈谈你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认识。 四、能力题(每题40分,共80分) 1、24年前的5月15日,与上海各报报道中国女排赢球信息不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独家新闻“胜利后的补课”(此前中国女排已夺取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请把你今天读了这则录音特写后的想法写成一篇议论文(不少于1200字)。 胜利后的“补课” (录音特写) [(比赛实况)“解说:中国女子排球队以3:0胜了日本女子排球队”(群众欢呼声)……突出后作衬] 昨天(1980年5月14日)晚上10点多钟,上海体育馆里的一万多名观众渐渐地散了,原先座无虚席的大厅里显得空荡荡的。但是,不多一会儿,比赛大厅里的灯又亮了起来。[(实况)女排队员训练的跑步声……作衬]谁能想到,鏖战一个半小时的中国女排又投入了艰苦的训练。 原来,这场球虽然赢了,但她们认为却打得并不理想,正在补课呢。浑身湿漉漉筋疲力尽的姑娘们正忙不迭地把教练员击来的球,一个个地垫起来。东一个鱼跃,西一个翻滚,有时还没有等到从地上爬起来,第二个球又飞来了。看着姑娘们咬着牙拼命摔打的情景,真有点心疼。但是,严厉的袁伟民教练依然把球劈头盖脑地向她们击去,直到救起为止。 我们和正在一旁的领队张一沛谈了起来。[(记):“张领队,怎么胜利了以后还要再练球?”(张):“是的,今天迎战日本3:0,这固然是好事。但是,三局的前面都落后日本队一大截。今晚上的球,技战术没有完全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失误比较多,思想不集中,作风不过硬。主要是我们运动员自己对自己估计过高,轻敌思想在起作用。也就是运动的‘骄’、‘娇’两气在我们运动队有了苗头。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满足这一点,取得一点成绩首先看到我们的差距。今天晚上的‘补课’主要是补作风课。”(记):“好,张领队那今天晚上这样的训练要到什么时候结束呢?”(张):“我们也没有什么时间规定,反正什么时候练得符合比赛要求,什么时候情绪好了,大家都情绪饱满,就算完了。”(记):“你们今后还打算怎么搞呢?”(张):“今后我们中国队要攀登世界高峰就必须向日本队学习。学习她们比赛场上的好作风,顽强的精神。要当一个尖端水平的运动员那是要付出超人的劳动,超人的代价,要跟一般人有所不同。你只有这样,水平才能超过别人。我们的口号是:每球必争,每分必拼。”(记):“我们祝愿你们取得更大的胜利〉”(张):“争取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希望,这也是大家的委托,打出好成绩,为国家做点新贡献。我们有信心,也有壮志,也有决心,尽快地把中国排球技术水平再提高一步。”] 时钟已敲过了12下,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训练场上迎来了新的一天。 2、请为刊登在2004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报道“北京唱响新童谣”配短评(自拟短评标题;不少于1000字)。 有多少童年,就有多少童谣的故事,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座和孩子沟通的桥梁。为了抵制“灰色童谣”污染孩子们天真的心灵—— 北京唱响新童谣 本报记者 阎晓明 王建新 让健康童谣伴随童年岁月 “五颗星,照天空,天安门,在正中,齿轮麦穗红绸绕,看见国徽挺起胸!” “地球是我家,我们爱护她;你种一棵树,我栽一枝花;人人有爱心,绿化美丽的家。” 如今,走进首都北京的许多小学和幼儿园,随处都可以听到孩子们传唱着这些琅琅上口、童趣盎然的新童谣,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新童谣》也成了首都少年儿童最受欢迎的读物。 妈妈的怀抱,外婆的摇篮,月光下,草丛边,美丽的童谣,吟了多少代,唱了多少辈,散发着爆米花一般香喷喷的味道。可以说,有多少童年,就有多少童谣的故事;活泼明快的童谣,装载着童年美好的回忆。可一段时间以来,“灰色童谣”在一些中小学流传,让老师和家长们颇为忧虑,也引起了北京市委和有关部门的关注。 2002年夏天,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发起了用健康新童谣代替“灰色童谣”的活动,并在第二年启动了《北京童谣》校本课程。从2003年夏天开始,北京其他一些学校也开始了新童谣的创编工作,充满时代气息、清新活泼、短小明快的新童谣开始大量涌现。北京市委对新童谣现象非常重视,市委副书记龙新民批示要求市有关部门,结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市少年儿童中征集、制作、推广新童谣,并亲自领导了这项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赴朝对新童谣的征集、评审、出版等工作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6月,北京市委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