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 - 复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 - 复件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重症医学科 陈伟明 2014.7 泉州 定义 输液反应是输液疗法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 过敏反应是外界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与相应抗体作用产生的临床症候群 两者非包含关系,但有交集 输液反应常见原因 药物原因 输液操作原因 输液器材质量(高分子异物) 个体差异(病情因素、体质因素) 气候原因(季节交替、夏季) 药物原因 输液质量:污染(含糖输液) 热原迭加 微粒迭加 中草药 输液操作因素 无菌操作观念 输液速度不当 输液反应症状 不良反应:发热 静脉炎 循环负荷 过重 空气栓塞 过敏反应 血管迷走性晕厥 发热反应 原因 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引起  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周身不适等症状。 发热反应 预防: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 严格无菌操作 处理: 反应轻者,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 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 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严格观察生命体征 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过敏反应-反应机制 致敏---激发(1型超敏反应) 抗原-单核吞噬系统-IgE-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 再次接触抗原-IgE与抗原桥联-过敏介质释放 病理改变 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通透性增加 循环容量急剧减少 平滑肌收缩 嗜酸粒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用药后数分钟出现症状,前驱症状 皮肤:皮肤潮红、瘙痒,风团样皮疹或一过性血管性水肿 呼吸系统:喉部异样、声嘶、喉梗阻、气管支气管痉挛,肺水肿、紫绀 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燥不安,冷汗、心悸,接着胸闷,心律失常,脉搏细速,血压迅速下降 神经系统:烦躁、惊厥、昏迷 诊断标准 过敏反应临床症状分为4级: I级:仅仅出现皮肤症状; II级:出现明显的但尚无生命危险的症状,包括皮肤反应,低血压 (血压下降30%伴其他不可解释的心动过速); III级:出现威胁生命的症状,包括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及严重的气道痉挛; Ⅳ级:循环无效,心肺骤停。 大多数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属II、III级 过敏反应治疗 终止用药,清除可能引起过敏物质 1:1000肾上腺素0.01-0.03mg/kg皮下或肌注,可10-15min重复 肾上腺皮质激素:Dx0.2-0.4mg/kg iv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扩容 钙剂及抗组胺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 重点:早发现、早处理 鉴别要点 热原反应 过敏反应 致病因素 热原(内毒素) 药物本身 发病机制 内毒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首次接触某种药物后,使机体致敏, 再次接触同一药物时,引起变态反应 过敏体质 无关 密切相关 发生人群 可群体发病,主 不会群体发病 要与个体因素相关 寒战高热, 可有发热,但体温一般相对低, 临床表现 一般不会出现皮疹, 多不伴有寒战,皮疹常见,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休克(可不伴有其他的过敏症状), 但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