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井下供电安全技术 赵庄井下机电队 张学军 电火灾及其预防 一、电火灾产生原因 电火灾是指由于电气的原因引起的火灾。井下引起电火灾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⑴电网过流。过流时电气设备的温度很高,特别是短路时电弧温度更高,从而点燃绝缘材料,瓦斯或煤尘。 ⑵电网漏电点产生点火花,引燃瓦斯和煤尘。 ⑶导线、元器件接触电阻过高,当较大的负荷电流通过时,产生高温引起火灾。 ⑷井下照明灯罩上覆盖的煤尘使灯具散热不良,温度升高,导致煤尘燃烧而形成火灾。 ⑸架线电机车电弧引燃木支护棚等。 电火灾及其预防 二、电火灾的预防措施 电气火灾不仅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正常生产,而且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危及井下工作人员。因此,对电气火灾要积极预防,避免电网过流,及时处理电网漏电、接触不良和散热不良等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⑴合理选择电气设备的容量及电缆截面。按负载需要正确选择电气设备额定值,要根据开关出口处的最大短路电流,校验开关断流容量;校验高低压开关设备及电缆的动稳定性及热稳定性。 电火灾及其预防 ⑵对输电线路和用电设备必须过流保护,并按《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进行整定和灵敏度校验。若开关因短路跳闸,不查明原因不允许反复强行送电。 ⑶为防止已着火的电缆脱离电源或火源后继续燃烧,必须采用合格的矿用阻燃橡套电缆。 ⑷为防止散热不良,电缆不准盘圈、成堆或压埋送电,电缆悬挂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电火灾及其预防 ⑸为防止接触不良,加强高低压电缆接线盒、尤其是铝芯电缆接线盒中的接头的检查。铝芯接头处极易氧化,产生较大接触电阻,电流通过时使接头过热以致烧毁绝缘,甚至引起芯线相间短路,造成接线盒"放炮",熔化起火。另外,接线盒处不得有可燃物。 ⑹变压器检修时要防止因掉入异物造成高压短路。要防止变压器绝缘油失效,使变压器温升过热造成套管炸裂,绝缘油喷出着火。 电火灾及其预防 ⑺井下照明必须有保护罩或使用日光灯,应经常清理灯罩的灰尘。井下不准用灯泡取暖,照明灯应悬挂,不准将照明灯放置在易燃物上。 ⑻为防止架线电机车运行时产生电弧引燃木棚,应严格按规定架设架空线,架线电机车行驶的巷道,必须是锚喷、砌碹或混凝土棚支护。 ⑼检查变配电硐室是否备有足够的消防灭火器材,机电硐室不得用可燃性材料支护,并应有防火门。 电火灾及其预防 ⑽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做到十不准:①不准带电检修。②不准切除无压释放器、过流保护装置。③不准切除检漏继电器、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和局部通风机风电闭锁装置。④不准明火操作、点火打点、点火放炮。⑤不准用铜、铝、铁丝等作熔体。⑥停风、停电的采掘工作面,应检查瓦斯,符合安全标准方可送电。⑦有故障的供电线路不准强送电。⑧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失灵后不准送电。⑨隔爆电气设备失爆不准使用。⑩不准在井下拆卸矿灯。 电火灾及其预防 三、井下电火花的监测 利用火灾监测装置可以在电气设备或电缆发生火灾迅速报警。一般用火灾检测线来反应异常的温度作为检测手段,整个装置由主监测台、火灾报警器、控制电缆、接线端子箱、火灾检测线和各终端检查器等组成。 电火灾及其预防 四、井下电火灾的扑灭 电气设备着火后往往都带电,因此不能用普通的泡沫灭火器或用水来灭火,因两者都是导体,在灭火时电流会经过它们并通过人身入地,造成触电事故,设备损坏。正确的扑灭电火方法:首先将着火的电气设备或电缆的电源切断,再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来灭火。必要时在确认断电的情况下也可用普通的灭火方法来灭火。 矿用电气设备及其防爆 一、隔爆型电气设备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外壳上标注有ExdI,其外壳具有耐爆型和隔爆特性。 1、隔爆外壳的耐爆性。 2、隔爆外壳的隔爆性。 不能满足耐爆性和隔爆性要求的一律视为“失爆”,失爆的电气设备严禁在井下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 防爆电气设备的完好标准 1、隔爆型电气设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的防爆电气设备检查员检查其安全性能,并取得合格证。 2、外壳完整无损,无裂痕和变形。 3、外壳的紧固件、密封件、接地件齐全完好。 4、隔爆接合面的间隙、有效宽度和表面粗糙度符合规定: (1)接合面上的小针孔,1cm2的范围内不超过5个,其直径不应超过0.5mm,深度不超过1mm。 (2)伤痕深度及宽度均不超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