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本科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生命体征、体温的定义 掌握正常体温的范围、理解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掌握体温过高/过低的定义及程度判断 了解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症状、能正确列举发热的热型 学习目标 掌握体温过高/过低的护理措施 掌握体温计的种类、体温计的消毒方法及检查方法 正确掌握测量体温的几种方法,并能正确为病人测量体温 基本概念 产热与散热 产热形式——化学方式 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散热形式——物理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体温调节 体温的生理变化 潮热又名潮红,常见于更年期或者更年前期,常伴出汗及心悸而出现的燥热症状,多数情况下,由面部或者胸部开始,蔓延至全身,有人发作时可见到面部明显潮红。每次发作可持续30秒~5分钟,此时皮肤温度可增加4 ℃ 体温过高 体温过低 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又称发热,是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原因 感染性 非感染性 发热程度的判断 发热有哪些症状? 皮肤苍白,起鸡皮疙瘩 自感发冷或畏寒,打寒颤 出汗 头痛、头晕 全身酸痛 皮肤口唇干燥 食欲下降 恶心、呕吐 便秘、腹胀 常见热型 体温过高的护理 降温: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较好的是物理降温: T>39℃冰敷 T> 39.5℃酒精擦浴 降温后30分钟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和班。 休息: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适当休息。 体温过高的护理 体温过高的护理 保持清洁和舒适 口腔护理:早晚、餐后漱口,防止口腔感染。 皮肤护理:及时更换衣服、床单,防止压疮等。 安全护理 心理护理 体温上升期:了解心理反应,给予精神安慰。 高热持续期:解除身心不适,满足合理要求。 退热期:清洁卫生,补充营养。 体温过高的护理 加强病情观察: 测量体温: 高热病人每4h测体温一次 体温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2次 物理降温30min后测体温1次 观察脉搏、呼吸、血压,伴随 症状,发热的原因及治疗效果 健康教育 体温过低(hypothermia)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35℃称为体温不升 原因 散热过多 产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临床分级 临床表现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体温过低的护理 保暖措施 提高机体体温 环境温度 22-24℃ 去除诱因 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至少1次/小时 健康教育 三、体温的测量 水银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 可弃式的体温计 1 .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 不宜测口温 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 不宜测腋温 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者禁忌腋温测量。 不宜测肛温 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禁忌肛温测量。 2.避免影响测量的因素 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若有上述情况应休息30分钟后再测量。 3.不慎咬破体温计 首先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若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 4.特殊病人专人守护 如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防止意外。 注意事项 5.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应在床旁重新监测,必要时测肛温和口温对照复查 6.甩体温计勿触及它物,禁忌在热水中清洗,先消毒后离心 7.测量体温前检查 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 8.新入院患者体温的测量 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测3天,3天后体温仍正常改为每天测2次。 9.手术患者体温的测量 术前1天8pm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4次,连续测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1、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应立即 A.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B.口服蛋清水或牛奶 C.请医生处理 D.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 E.立即饮水 (A) 2、高热病人退热期提示出现循环衰竭的症状是: A.皮肤苍白、寒战 B.脉搏细速,四肢湿冷,出汗 C.大量出汗,疲乏无力 D.脉搏增快,面部潮红 E.血压升高,皮肤潮红
文档评论(0)